去年9月,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小曙发现自己汽车的电动摇窗尼龙轴承坏了:这只是一个不影响内部结构的小破损,但却直接影响车窗的使用。
4S店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换掉整套车窗升降系统,因为没有单独的轴承销售,但许小曙却要为此支付几百元的费用。最终他放弃这一“昂贵”的方案,回到公司,扫瞄一个该轴承的三维模型,用3D打印机“打印”一个新的轴承装上汽车。
实际上,这只是3D打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应用而已。11月9日,华曙高科常务副总陈勃生在接受“湖南发展中的民营力量”集中采访团时介绍,因为3D打印最适合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生产,目前在航空、医疗、军事等领域与小家电研发方面都得到了应用。
3D打印是对“添加法制造技术”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其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材料科学的结合,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立体加工样式,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
2008年,在美国研究了多年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后,作为土生土长长沙人的许小曙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公司,把更多对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技术有推动的想法付诸实践。
在此理念下,2010年,许小曙辞掉了美国的工作,只身回到家乡湖南,建立了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组建团队、培训团队,到研发出第一台华曙激光烧结3D打印机,许小曙一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去年8月,由他研制的第一台型号为“FarSoon401”的3D打印机在长沙下线以来,国内外的专业人士便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了华曙与他身上,同样就在今年,3D打印被首次写进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在新能源汽车、3D打印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对于部分人认为华曙高科是国外技术山寨品一说,许小曙表示,他们不仅不是国外技术的山寨品,而且在3D打印的某些细分领域华曙高科还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他介绍,由该公司生产的第一台激光烧结3D打印机便已经出口至美国,因为比起国际领先的同类产品,他们的设备在温度控制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计算机将人类理念转化为虚拟信息,3D打印则可以将虚拟信息直接变为现实。”对已3D打印的未来,许小曙表示,未来必定会形成一种“全民制造”的局面。3D打印将给成千上万的人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把自己头脑中的设计,用最迅捷的方式,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