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发光室党支部邀请刚刚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的王立军研究员同实验室中青年学术骨干举行了“树立正确科技价值观,科学规划科研生涯路”座谈会。座谈会由发光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赵东旭主持,所党委书记贾平、党务办公室主任王晓慧、科研三处副处长初蓓和发光室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王立军院士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求学和科研工作经历,并把他对科研工作的体会和感悟进行了分享。王立军院士认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有“真情”和“智慧”。真情意味着对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要有责任感,才能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对得起我们手中的科研经费,能够促进科技进步,真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真情意味着对同事、对合作伙伴要真诚,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一个有战斗力、创新力,团结和谐的团队,才能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智慧让我们能够科学规划自己的科研工作,确定适合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想方设法解决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学会科学、及时地总结科研成果。真情感动世界,智慧照亮人生,是王立军院士在科研领域不辍耕耘的真实写照。
与会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也纷纷把同王院士一起工作的感悟和体会向大家做了介绍,并针对创新、评价、学科方向等问题和王院士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最后,贾平书记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并对基础性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贾平指出,王立军研究员当选院士,不仅是对他本人多年科研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长光所、发光室集体的荣誉。从王立军院士的科研工作经历可以看出,科研工作一定是要经历艰难的过程,结果一定是累累硕果。
贾平指出,青年科研工作者要以王立军院士为楷模,学习他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事业上向着目标不懈追求,作风硬朗、坚定执着,善于团结、敢于承担责任,淡泊名利,甘于付出。贾平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做基础研究工作要先专后广,首先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深刻认识和了解;二是从事基础研究也要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要能够围绕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展开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三是要正确对待绩效评价与考核,基础性研究工作要重视工作的质量,要能够获得国内外同行的正面评价;四是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