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3D打印就像“蚕吐丝”

星之球激光 来源:北京晚报2013-11-21 我要评论(0 )   

假设我的相机镜头盖丢了,能马上打印一个出来吗?当然能,只要有三维数据,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还你一个一模一样的镜头盖。昨天北京市科协组织市民赴怀柔参观全球领先、亚...

   “假设我的相机镜头盖丢了,能马上打印一个出来吗?”“当然能,只要有三维数据,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还你一个一模一样的镜头盖。”昨天北京市科协组织市民赴怀柔参观全球领先、亚洲最大的3D打印机生产商——太尔时代公司,一个背着相机的市民向公司总经理郭戈发问,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郭戈掏出了自己的iPhone,指着包裹在手机外面小巧的塑料保护壳介绍:“这也是用我们的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

  郭戈介绍,公司生产的桌面级3D打印机售价只有6666元和9999元,现在在淘宝和京东上卖得都非常火,近期正向北京的中小学推介,从已走访的学校来看,学生和老师对3D打印技术都非常感兴趣,有的学校已对通用技术课的教师进行了上机培训,相信不久的将来3D打印机将走进课堂,孩子们的创新作品将能得到快速而立体的展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机的制造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我相信未来3D打印机的数量可以超过纸质打印机,被摆到千家万户的桌子上。”

  在接待市民的会议室里,两台摆在桌子上的3D打印机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对于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郭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蚕吐出很细的丝,一层一层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立体”的茧。虽然目前材料和工艺不一样,但3D打印的基本原理都是根据要打印的物体形状,通过一层层地堆积而成。比如塑料材质,就是将塑料加热后,形成塑料丝,然后将塑料丝一层一层地堆起来,就形成了三维物品;还有一种是用激光照射光敏树脂或者金属粉末,形成固体后堆积起来变成三维物品。不管是哪种材料,都是一层一层往上加材料,而不是像传统制作工艺“车、洗、磨”那样把原料削去。“3D打印是增加你需要的部分,传统制作工艺是减掉你不需要的部分,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

  在参观生产车间的过程中,有眼尖的市民发现,已生产出来的3D打印机正开足马力工作,它们打印的零部件竟然可以直接装配在后面的产品上,也就是说3D打印机的部分构件本身就来自于3D打印,这真是太神奇了,“也许未来我们人人都能当设计师,家家都可以开工厂。”一位参观者的话逗乐了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