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能源环境新闻

“人造太阳”照亮未来能源之路

星之球科技 来源:人民网(北京)2013-11-21 我要评论(0 )   

太阳普照大地,孕育万物,其能量来自于内部一刻不停的聚变反应。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理论,质量亏损可转化成能量。聚变反应就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主要是氢或重氢(...

       太阳普照大地,孕育万物,其能量来自于内部一刻不停的聚变反应。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理论,质量亏损可转化成能量。聚变反应就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主要是氢或重氢(氢的同位素),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以说,核聚变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聚变反应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一克重氢可产生相当于燃烧8吨汽油的能量。当前,全球依赖的主要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终有一天将被耗尽,以煤炭来说,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可再用200年,这意味着人类未来将告别化石能源时代。若能掌控并利用聚变反应,产生源源不断的新能源,就好比创造出了一个“人造太阳”,可惠及全球,造福子孙后代。

 

       制造“人造太阳”并使其发生聚变反应,首先需要将重氢加热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并约束在有限的空间里。聚变反应主要靠两种方式来约束:一种是磁约束,利用线圈产生强大的磁场,来约束聚变物质;另一种是惯性约束,利用多束强大的激光束或粒子束,聚焦于一个米粒大小的重氢靶丸上,瞬间压缩产生高温高压。由于激光器的效率较低,聚变产出的能量不能弥补激光器消耗的能量,而磁约束的可行性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在欧盟的JET装置、日本的JT—60装置上得到验证:其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投入的能量。

 

       磁约束聚变研究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点火和自持燃烧,也就是用聚变产生的能量来维持聚变反应。为此,欧盟、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合作,正在法国建造下一代磁约束聚变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即所谓的“人造太阳”计划,预计将于2020年建成,中国承担了其中一些部件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并积极参与了研制工作。

 

       与目前世界上大多数核电站使用的核裂变技术不同,聚变的燃料和产物不具放射性,而且很容易通过取消核反应条件终止反应,因此不存在失控、核泄漏及核废料等安全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聚变的燃料重氢在海水中大量存在。每升海水中含30毫克重氢,完全聚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40升汽油。聚变需要的另一种燃料是锂,地球上锂的储量约有2000多亿吨,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外,聚变并不会像燃烧化石燃料那样产生二氧化碳等环境污染物,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目前,全球能源需求日益膨胀,科学的能源战略是持续繁荣的保障。虽然聚变能研究还有许多科学和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这一规模空前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堪称人类在核聚变研究方面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可以预见,“人造太阳”冉冉升起之时,很可能是全球清洁能源时代到来之际。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