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滨湖机电欲“牵手”武钢 推动3D打印“新革命”

星之球激光 来源:长江商报2013-11-04 我要评论(0 )   

目前,国内3D打印设备基本能实现自主研发,但配套打印材料却跟不上,成为3D打印快速发展的拦路虎。昨日,在光博会上,被誉为中国立体打印机第一人,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

        “目前,国内3D打印设备基本能实现自主研发,但配套打印材料却跟不上,成为3D打印快速发展的拦路虎。”昨日,在光博会上,被誉为“中国立体打印机第一人”,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滨湖机电董事长史玉升提得最多的就是“打印材料”四字。为此,他正在与武钢合作开发3D打印用的金属粉末,一旦敲定,不仅能解3D打印“材料”困局,还能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企业“负重”全产业链

  “我们不仅要做业务内的工作,如研发3D打印机、调试设备,还要额外承担包括寻找打印材料、培育细分材料行业等事情”。在2013中国武汉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国际论坛上,史玉升表示,3D行业发展初期,一批先驱企业往往承担了全产业链的培育环节,特别在3D打印材料上,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最后,企业还是得引进高额进口材料。

  记者在3D打印展区发现,在展的3D打印产品几乎全部为国外进口材质,3D记梦馆调试技术员姜圣灵介绍,企业在国内很难找到合适的材料,不得不从国外进口,而该企业生产的3D打印人偶,主要的成本费就在材料上,一个20cm的人偶打印就需要3680元,“如果国内有足够多适合3D打印的材料,我们的产品可能更受欢迎。”

  目前,国内只能勉强提供一些粗糙的材料,不能达到使用标准。史玉升表示,材料企业除了提升材料质量,还应开发更为多样的新材料,并以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品类进行3D打印材料的产业细分,“如果国内出现了专营陶瓷或者金属的3D材料供应店,那时的3D打印行业才算是真正成熟了。”史玉升说道。

  欲与武钢合作开发金属粉末

  目前,打印材料开发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昨日,史玉升激动地表示,最近他正在与武钢商谈共同开发打印用的金属颗粒的合作方案,如果顺利,武钢每公斤5-6元的材料将直接升值几百倍,而3D打印也有长期的材料供应渠道。

  在他看来,这是双赢的合作模式,“目前,钛合金粉末就达到了每公斤8000元。”史玉升以3D打印里最贵的材料钛合金粉为例介绍,如果能成功,就连乙烯粉末也会坐上“直升机”,身价可以从之前的每公斤10元升至300元。

  “传统制造行业要升级改造,我们又需要他们的产品支持。”史玉升表示,将提供3D打印材料的生成技术,只要有企业愿意开发,3D打印的前景将更广阔。

  史玉升认为,3D打印将来肯定是无孔不入,会改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如果解决不好材料问题,将寸步难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