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专家称生物3D打印技术可助力解决抗癌难题

星之球激光 来源:未知2013-07-19 我要评论(0 )   

3D打印技术现已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等领域,未来还可在医疗领域大放异彩。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激光快速成形中心主任林峰18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

       3D打印技术现已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消费品等领域,未来还可在医疗领域大放异彩。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激光快速成形中心主任林峰18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该中心正在探索构建体外癌细胞三维模型,该技术可为研究癌症的成因、病变、转移、治疗提供基础,助力解决“抗癌”难题。

  第五届首都创新论坛于18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在创新成果发布会环节,林峰带着他所在实验室的多项成果亮相,包括使用医学材料3D打印的体外骨骼模型、假肢、支架、器官等,让人看得啧啧称奇。

  据林峰介绍,根据成形材料的生物性能不同,生物3D打印即生物制造技术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材料本身没有生物相容性,可制造个性化体外器官模型,用于手术规划、假肢设计等。例如给连体婴儿做分离手术前,可通过CT扫描数据3D打印出婴儿骨骼模型,帮助手术规划和设计植入器件,让两个婴儿精确地分离开。

  二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非常好,但不降解,可制造人工假肢、植入器件,用于整形修复,关节置换等。

  三是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能降解,还可帮助细胞、神经等组织生长,多用于制造各种组织工程支架。例如骨骼断裂后,将相应的细胞提取出来附着在支架上,让其慢慢生长,支架会逐渐降解,等骨骼生长适当时,再放入人体内继续生长。

  四是细胞三维结构体的人工构建。细胞与基质材料一起被打印出来后,在接近人体内的三维环境里生长,模仿人体内发病过程,可用于病理研究、药物筛选、组织或器官胚体人工构建等。

  林峰告诉记者,他所在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是构建三维体外癌细胞模型,即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在体外构造癌细胞的发展过程,试着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癌症,从而为探索治疗手段提供思路,“这也是一种国际最前沿的生物制造技术”。

  林峰说,基于3D技术建立的体外癌细胞模型,虽不能完全模拟活体中的复杂环境,但可模拟出癌细胞生长和发展的抽象环境,“只要这个模型与体内某种癌症发病过程很接近,就可以进行抗癌药物的筛选”。

  林峰谈到,研究证实了在体外利用生物3D打印构建癌细胞模型的可行性,“这为未来研究癌症成因、病变、转移、治疗奠定了技术基础”。他同时强调,该项研究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得出更多具备实际指导价值的成果,须与生物学家和病理学家展开更为深入的沟通与合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