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拼焊是高新技术的产物。拼焊板是由不同型号、不同厚度和不同涂层的钢材采用激光技术焊接而成,与普通钢板相比,给汽车带来车身轻量化、驾驶安全度提高和生产总成本降低等诸多优点。
2011年5月,蒂森克虏伯优化投资组合,调整经营结构,实施战略转型,有意剥离激光拼焊集团。武钢随即与蒂森克虏伯接触,然后展开对拼焊集团以及14家工厂财务、法律、运营、技术、保险、反垄断等方面的尽职调查,提交报价书,正式开始进行股权转让条款谈判。
据武钢方面介绍,武钢在此之前的海外项目主要为资源类,而这一项目为国际化的产品加工公司,并购激光拼焊集团,符合武钢“走出去”发展战略和打造汽车板生产基地战略的需求及看好未来3至5年汽车全球市场会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各国在强调汽车的节能减排和安全性能的同时,给激光拼焊市场带来强劲的市场增长空间,尤其是国内和北美市场。
近年来,武钢非常重视汽车用钢的制造。2005年,武钢的汽车板产量仅10万吨,而2011年,武钢汽车板的销售量为212万吨,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汽车板制造商。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武钢是国内唯一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生产高级轿车用钢的钢铁企业。研发7大系列173个牌号的汽车板产品,涵盖中国、欧洲、北美、日本等多个标准体系,对接大众、通用、日产、神龙等个性化标准,实现汽车整车全规格供料能力。最大宽度为1930mm的冷轧超深冲钢外板和2070mm的热镀锌超宽超深冲外板填补国内超宽面板领域的空白,特超深冲钢汽车板DC07受到用户欢迎。600MPa、800MPa级高强汽车板批量应用,1300MPa级热成型汽车板试制成功。
收购蒂森克虏伯激光拼焊集团后,武钢借助其技术、管理、产品及品牌的优势,将快速完成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布局。其次,武钢在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也将实现更高层次的突破,整车覆盖,市场份额将全面扩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板生产基地,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武钢的产业链将更加完整,现有的钢材加工板块实现跳跃式发展,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此举也有助于武钢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武钢积累海外并购经验和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
武钢表示,收购完成后,将对激光拼焊集团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并发展国内钢材深加工业务。同时,武钢将尊重激光拼焊集团现有的企业文化,致力于中西方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与蒂森克虏伯的战略合作,稳定发展激光拼焊集团,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武钢建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化钢材服务供应商。
虽然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是一家1999年才成立的新公司,但合并双方——蒂森和克虏伯,均是有着过百年历史的老牌钢铁生产商。在德国,这家在世界500强中排名122位的企业,实际上就是钢铁的同义词。而此次,“钢铁侠”出售钢铁业务,意义非同一般。
由于全球钢铁市场不景气、铁矿石大幅涨价等原因,继续以钢铁为主要业务的商业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接手蒂森克虏伯后,赫辛格迅速调整了前任的经营方向,指出蒂森克虏伯不应该仅仅是一家钢铁企业,而要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技术集团。弱化钢铁板块所占比率正是凸显这一特色的最直接办法:“资金必须被投入到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未来将根据三个标准进行评估,包括增长率、利润率及资本效率。”
在2012年10月底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赫辛格明确提出将“30%”作为今后蒂森克虏伯钢铁制造业务的份额指标,“今后,我们应该更多思考,少做体力活。”
尽管各项出售业务尚未收尾,但是短短两年,赫辛格成绩初现,已经把蒂森克虏伯的业务调整为材料(行情 专区)和技术两大领域共七大业务单元,主要涉及钢铁、电梯、机械(行情 专区)零部件、工厂技术等。
在赫辛格的未来计划中,将蒂森克虏伯打造成“更小而更精”的公司是这次调整的最终目标。更小尚待观察,更精已渐成气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