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嘉泰激光:转型发展的企业样本

星之球激光 来源:浙江日报2012-11-26 我要评论(0 )   

从事过阀门销售、搞过服装批发,现在投身激光行业,浙江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搭上温州市大力推进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的快速列车,成功从传统企业转型成为高新企业,...

 

从事过阀门销售、搞过服装批发,现在投身激光行业,浙江嘉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搭上温州市大力推进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建设的快速列车,成功从传统企业转型成为高新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其他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样本。

 

“嘉泰激光”的掌门人叫郑宣成,53岁,温州永嘉人。1986年,他开始从事阀门销售。为了更好地创收,1998年,郑宣成与人合伙,在杭州四季青搞服装批发。起先生意不错,但半年之后,随着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诸多因素影响,老郑觉得长远之计,还是应该转型投身实业。

 

转型的契机在1999年的一次朋友聚会上,郑宣成经朋友介绍,邂逅了上海一家激光研究所的专家。在饭桌上,这位专家向大家描述了激光技术未来的市场前景。郑宣成动心了。

 

10年前,正是温州眼镜和打火机等轻工业行业繁荣时期,激光技术可以给打火机、眼镜打标。“激光可以刻在打火机上,汽车的外壳上,电器的开关上,这就和温州的传统产业有了成功的对接,激光产业在温州大有可为。”郑宣成道出了自己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仍选择一个新行业从头开始的原因。

 

经过三番五次地上门求教,那位专家为其诚意感动,答应为郑宣成在激光设备制造行业闯荡领路。之后,还为他介绍了几位技术员。后来,老郑便带领这支团队试制产品。刚开始质量不大稳定,经过一步步改进,最后终于成功造出了第一批激光打标机和雕刻机,专门用于镜架和打火机机身的字迹和花纹雕刻,踏出了创业第一步。

 

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老郑凭借市场需求,立稳了脚跟。为给乐清的电气制造、瑞安的汽摩配行业做设备配套,老郑慢慢将公司产品延伸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等领域。

 

10年辛苦路,掌握激光核心技术后,“嘉泰激光”制造出全球最大功率激光切割机。这台2千瓦的激光切割机能在16毫米厚的钢板上轻易切出一朵花,被广泛用于机箱电柜、机械制造、造船等行业。

 

现在,“嘉泰激光”已经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激光设备领域较大的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除面向国内用户外,还远销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国家。

 

虽然企业已经颇具一定的规模,但仍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土地、研发人才与资金的制约,一直是“嘉泰激光”面临的难题。“去年底,温州市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已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科技部在相关科技专项、项目、平台以及科技资源方面,将帮助和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市政府也已制定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土地使用、研发基金、人才汇聚等方面进行资源倾斜。”老郑说现在搞激光,信心更足了。

 

按照规划,在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布局上,温州确立了“一核、两翼、多点”方针,一核为国家高新区,两翼为瓯江口新区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瓯江口新区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激光与光电科技创新园”,作为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嘉泰激光”已被列入产业重点企业名单,准备在开发区滨海园区征地50亩建设厂房。让郑宣成感到高兴的是,日前,浙江省科技厅公布了2012年度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浙江嘉泰激光公司承担的“2KW光纤激光切割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顺利入围。

 

“未来制造业会往高精尖方向发展,今后,我们也会往精密切割方向发展。”看准了激光发展的良好前景,郑宣成希望在激光行业谋得更好的发展。

 

“‘嘉泰激光’转型成功,也给我市众多民企提供了借鉴经验。”温州市科技局局长徐顺东向记者介绍,温州市一直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做好各种服务。目前,温州市正在联合科研院所和团队专家建设激光加工站,帮助中小型企业在享受产品附加值增加的同时,省去买大型设备的开支。(注:该企业由温州市科技局推荐)

 

2011年6月,温州市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过程中,科技部从把温州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示范区”的高度出发,决定在温州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

 

这是有史以来,温州市第一次获得国家部委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因此,温州市委、市政府紧抓这一历史性机遇,把这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和省政府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全力推进。

 

2012年3月30日,科技部领导在部省市第三次联席会议上提出温州激光产业的发展要从应用端入手,把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建立激光技术应用中心,加强激光技术在服装、制鞋、泵阀、电气等温州特色优势产业上的应用,把温州打造成为全球激光应用中心。

 

目前,温州一批传统行业骨干企业正在转向激光与光电产业。据统计,温州市现有激光与光电企业8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2家,2011年实现产值近30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激光应用、LED照明、光通信为特色的产业链,涌现了一批高附加值、高带动性、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