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9月24日电:提起激光,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那是莫测高深的尖端科技,而对于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张桂华来说,它则是一项值得奉献终生的事业。25年来,她始终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孜孜以求、忘我工作,主持并参加了20多个国家级或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在医疗美容、精密加工等领域开发出7大系列40多种激光产品,有力地拉动了天津市激光产业发展。“让激光技术惠福百姓民生,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张桂华说。
不放过0.01毫米误差
初见张桂华,很难把斯文白净、弱质纤纤的她与一个大型科研院所的“一把手”画等号。通过接触,记者渐渐发现了她身上蕴藏着的坚毅果敢、永不服输的精神。上午8:30,张桂华一到位于本溪路的激光加工中心和研发中心,便立即走到设备跟前,询问最新的研发情况。“这台激光切割机,客户最初要求误差在0.04毫米左右,而目前我们试验的结果,误差为0.05毫米。经过与客户接洽,他们也表示认可。”一位员工汇报说。“不行,咱对自己一定要从严要求,大伙再努把力。”说着,张桂华弯下腰开始对设备进行检测。程序设计、现场试验,就为了这0.01毫米的误差,张桂华和伙伴们忙乎开了。12:40,经过一系列优化改进,问题最终解决了。“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精益求精。即便是1微米(即0.001毫米)的误差,也不能放过。”满头汗水的张桂华掷地有声地说。
闯市场要有牺牲精神
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激光应用研究的科研院所,而十年前该所刚完成转制时,只有科研成果,几乎没有一种成熟产品,近一半职工发不出工资。如何利用高新激光技术抢占市场,成为其在竞争中求生存的重中之重。
有一次,张桂华带着最新研发的石油割缝筛管和一位同事到辽河油田谈业务。火车上,她突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并发起了高烧,由于车上没有医生和药品,她发生了脱水。同行的同事吓坏了,劝她下车回津治病。可张桂华坚决不同意,“明天5点的谈判至关重要,所里好多员工都等着这个订单发工资呢”。到了辽河油田是凌晨5点多,火车站破天荒地让救护车直接开进站台,把张桂华送往医院急救。7点刚过,刚打了止疼针、输了半瓶液的张桂华,愣是咬牙坚持着赶去谈判。她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客户,那一次,她为所里拿下了价值100万元的大订单。谈判结束后,张桂华连坐着的力气都没有了。翌日凌晨1点,昏昏沉沉的她回到天津。见到深夜在楼下焦急等候的丈夫,她头一句话就是:“我顺利完成了任务,是所里派车接我回来的。”
“如同科研攻关一样,闯市场也要有牺牲精神,咱们共产党员更是要冲锋在前。”张桂华说,“下一步,市激光所将与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合作,联手组建天津激光技术应用工程中心,把天津打造成‘北方光谷’。让激光这个21世纪具有高成长性的朝阳产业,更好地为群众生活谋福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