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光博会见证了全球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成为武汉光电子产业、中国激光技术走向世界的重要舞台。”在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召开前夕,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本届光博会,从核心单元技术到智能装备、自动化产线、智慧工厂,华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华工激光将围绕“激光智造+AI”带来全新展示。邓家科说,华工激光始终与光博会携手同行,推动激光技术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光谷打造世界级激光产业集群,让中国激光闪耀全球。
从“全球买”到“卖全球”
华工激光激光科技馆内,一架汽车白车身格外引人注目。2016年,凭借“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设备”项目,华工激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华工激光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累计服务下线车辆超过4500万辆。
“中国激光产业已经迈入全球第一方阵。”今年全国两会,站上“代表通道”的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从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国外购买到出口高端激光装备,华工科技产品以每年35%的增长速度“卖全球”。
在邓家科看来,从“全球买”到“卖全球”,华工激光从对海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全球领先”关键在于坚持自主研发、产业链协同和全球化布局三个方面。
据介绍,华工科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针对国家重点攻关领域加强技术研发,创造了70多项“中国第一”,在半导体、汽车制造、新能源、船舶桥梁等行业推出系列解决方案,以自主研发打造中国激光装备硬实力。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华工激光通过联合实验室、产业联盟、产业生态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激光+智能制造”全面落地。
同时,华工激光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全球化路线,已在海外布局40余个销服中心,近两年成立了越南、匈牙利等子公司,持续推进“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四位一体本地化建设,做好全球化经营、高质量出海。
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不动摇
继华工激光越南海防生产基地投产不过半年,上月,华工激光越南北宁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这也标志着华工激光已完成了东南亚市场“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国际化部署。
“不仅产品‘卖全球’,还要加速四位一体布局,提升‘光谷智造’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邓家科介绍,面对复杂国际局势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华工激光持续加速全球化布局,计划今年在欧洲、美洲稳健布局“四位一体”的海外运营模式。
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是华工激光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一项企业发展战略,其中既包括了市场的国际化,还有人才的国际化、产品的国际化。他介绍,华工激光将继续加强对国际化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因地制宜培育本地化研发能力、供应链,拓展“本地化朋友圈”,加速高质量出海。
不出海,就出局,当前武汉光电子产业加速出海。在邓家科看来,在全球化的今天,制造业下游企业瞄向海外市场,上中游企业也必将配套出海,以完善的产业链争取海外市场份额;同时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同台竞技,一方面可为海外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另一方面也锻造并验证了中国“智”造的硬实力。
他同时指出,全球经济市场起伏不定,不应盲目出海,“企业需要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准细分市场,并且围绕本地化服务做好人才、服务等配套计划”。
连续参展光博会,全面拥抱AI
去年的光博会,华工激光将“智能工厂搬入展馆”。通过现场展示的重工行业智能工厂模式,观众可直观体验重工业智能工厂的科技魅力和无限潜力。
作为本土光电子龙头企业,每年的光博会,华工激光都会携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亮相。“在这场行业盛会中,企业能快速了解行业前沿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快速搭建沟通渠道,充分从‘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汲取养分。”邓家科说。
本届光博会,华工激光围绕激光航空航天、船舶制造、3D打印、高端农业和3C电子等不同工业场景,带来多款激光智能装备。这些技术过硬、经过市场检验的智能装备搭载了AI交互系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实时监测运行状态、智能诊断异常问题、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优化设备运维流程,助力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光电子专业展会之一,光博会见证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聚光成链、集链成群、实现“独树一帜”的发展跨越,并将继续见证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
武汉光电子产业如何从全国领先迈向全球拔尖?邓家科建议,深化“产学研”协同共建、协同攻关的同时,引导和支持本土创新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科技大设施等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平台或国家重大项目优先使用国产自主创新设备,进一步促进国产技术成果应用转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