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深度解读

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锐科真的能打败IPG吗?

来源:MIR 睿工业2022-06-22 我要评论(0 )   

提到光纤激光器(Fiber Laser)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以光束的高质量性,多波长输出性,工艺的多样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电子、汽车、工程机械、医疗等...

提到光纤激光器(Fiber Laser)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以光束的高质量性,多波长输出性,工艺的多样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电子、汽车、工程机械、医疗等行业。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早些年前,中国的光纤激光器市场几乎被外资厂商垄断。2000年后,国产厂商开始不断通过技术沉淀和市场应用,使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小功率到中功率,逐步抢回了部分以IPG、恩耐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具体来看:

1-3KW:国产厂商近年来进一步吞并外资厂商市场份额,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

3-6KW:国产厂商找准发展优势,以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国内市场。

6-10KW及以上:以锐科激光、创鑫为代表的国产厂商积极突破技术壁垒,寻求发展空间,但在超高功率领域,核心元器件仍依赖进口。


市场格局:三驾马车,领头羊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国内光纤激光器厂商的崛起,国产替代不断深化加强,IPG、恩耐、相干等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MIR数据显示,IPG虽仍坐第一把交椅,但市场份额已大幅下滑,从2020年的34.6%到2021年的28.1%,下滑了6.5%。其他外资厂商如恩耐、相干等市场份额也在持续下滑。而国产厂商的代表——锐科激光,其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4%,增长至2021年的27.3%,直逼IPG。创鑫激光连续两年第三,市场份额正逐步提升。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从2008年IPG披露中国区营收以来,十数年IPG在中国的光纤激光市场份额始终处于垄断地位,直到2021年,锐科激光以营收34.1亿元的成绩,实现了仅与IPG相差0.8%的市场份额,几近追平。以其增速来看,预计2022年,锐科激光将成为首家在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超过IPG的厂商。


IPG:光纤激光器行业的领头羊


美国IPG Photonics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光纤激光器制造商,1991年成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200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并持续十数年稳坐中国激光器市场第一把交椅。2017年开始,国产化替代逐步拉开帷幕,1kw以上的高功率激光设备的国产化率迅速攀升,2018-2019年,IPG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50%降到42%,而国产厂商的代表锐科激光却将市场份额从18%提升至24%。

据IPG发布公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3.65亿美元(合人民币:23.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中国区业绩1.13亿美元,占总营收的31%;除中国以外市场业绩为2.52亿美元,占总营收的69%,创历史新高。

2021年IPG中国区业绩变化-分季度(亿元)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看似稳步增长的业绩背后,实则暗藏玄机。除了受2021年疫情反复等环境因素影响外,锐科激光等国产厂商与外资厂商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切割市场IPG下降幅度更是超过30%。而焊接、精密切割等市场得益于其专业技术和产品优势,增长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切割市场的业绩下降,实现业务稳健增长。


国内厂商:从“代工贴牌”到“后起之秀”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工厂,由于没有掌握激光的核心技术,早些年一直是做一些代加工厂的贴牌产品。一些关键元器件、激光设备几乎全部进口。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激光市场,技术领域有所突破。2021年,中国新增激光技术相关专利16,210项,同比增长27.6%。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存续激光相关企业共16,230家,拟上市激光企业超12家,其中炬光科技、大族数控等已成功上市。

国产之星:锐科激光

2007年成立的锐科激光,是国内首个以激光器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最大股东是由原航天科工四院和原航天科工九院合并重组而成的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据锐科激光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4.10亿元,同比增长47.18%;实现归母净利润4.74亿元,同比增长60.17%。

2021年锐科激光业绩变化-分季度(亿元)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市场方面,锐科激光作为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公司在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新能源、3D打印、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持续发力;在科研方面,成功向市场推出环形光斑焊接激光器、复合清洗激光器等多款面向高端应用领域的新产品,带动激光器销量和营业收入稳步提升。此外,其子公司——上海国神通过技术突破,进一步完善了锐科激光的上游产业链, 扩大了公司的产品线,其中特种光纤、超快激光器等板块为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利润支撑,2021年度营业收入超0.12亿元,增长76.67%。


国产vs进口,谁领风骚


近几年得益于汽车、医疗等行业的发展,光纤激光器市场发展迅速。同时内外资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切割领域为例,从2020年至今,切割市场连续两年下降,使得以IPG、恩耐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受损严重;反观国内厂商,凭借产品质量和超高性价比,在切割领域的脉冲设备已基本获取了市场的绝对优势。不过在高功率激光设备领域,IPG凭借绝对的技术优势,依然占据领先地位。因此以锐科和IPG分别为代表的内外资厂商在未来的国内市场谁领风骚的话题会持续受到关注。

从产品上,IPG与锐科激光业务结构类似,均专注在光纤激光器领域的连续、脉冲全品类布局。分开来看,锐科激光是以连续光纤激光器为主,占其激光器业务80%左右;其次是脉冲激光器,占比约10%。IPG的光纤激光器业务主要是以高功率连续激光器为主,占比70%左右,而脉冲激光器设备可占20%。

从业绩角度,虽然2021年两家财报公布的数据均呈现同比的正向增长,但仔细来看不难发现,IPG在中国区四个季度业绩的同比增长率持续下降,第三、四季度同比呈现负增长,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而锐科激光在国内市场,凭借成本优势、本地服务优势,市占率提升幅度较大(仍然主要集中在中低功率市场),四个季度的这一数据均大于IPG,进一步拉近二者之间的业绩差距。

从本地发展来看,锐科激光总部位于中国激光产业发源地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目前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华中,向华东、华南、华北地区覆盖的“1+4”国内产业格局。2022 年,东湖高新区发布了一系列激光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区内企业开展并购、技术研发创新等。而外资厂商的本地化进程相对较慢,面对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不断缩短的交货期压力,是否在中国建厂将成为外资厂商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国产厂商还难以和IPG等激光巨擘进行抗衡,泵元、光纤等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还主要依赖于进口,制造工艺(如:合束)也有待加强。但从锐科近几年的研发投入来看,由 2016 年的 0.38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2.88 亿元。截至 2021 年底,锐科专利数量为 509 项,IPG 为 600 项,专利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

综合来看,以锐科激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利用本地化特有优势和高频的降价动作,正在挤压外资厂商中低功率设备的市场份额;而以IPG为代表的外资厂商则凭借高超的技术水平,逐渐向高功率和万瓦级市场转移更多投入。通过光纤光缆、光设备、光器件模块等其他细分科技行业的发展路径可以预测,在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国光纤激光器企业与国外巨头的同台竞争依然刀光剑影,国产厂商称霸之路任重而道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锐科激光市场分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