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产业资讯

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0-12-27 我要评论(0 )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等确定为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这对实现制造业高质量...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等确定为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这对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

当前要认清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发展形势,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形势,既要客观看待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困难挑战,又要用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技术革命、全球格局变化的重大机遇,更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市场优势、规模优势、人才优势和配套优势,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增强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势头对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市场信心受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重大干扰。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长、全球化分工细、依赖全球物流链程度高等相关行业受冲击最为直接,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化工材料等深受影响。因此,“十四五”期间,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重大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格局都会发生深刻调整,要素流动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链本土化意愿强烈,新兴发展中国家加速布局产业链的优势环节,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受到挑战,原有的劳动力竞争优势逐渐减弱,新的产业链竞争力尚未形成。特别是在这次疫情当中,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和扩散,各国采取的严格措施阻碍了要素流动,全球贸易往来及产业链遭遇严重冲击。根据OECD BTDIXE双边贸易数据测算,在全球制造业进出口中,中间品占80%左右。而我国制造业则以中间品贸易为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面临重大挑战。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挑战。当前我国一些制造业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加工组装环节和中低端制造领域,在上游的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设备、主要软件等方面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核心技术层面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风险。近年来,中兴、华为的遭遇,暴露出我们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短板问题仍然突出。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约为4451.3亿块,再创新高,同比增长6.6%。目前我国80%的研发设计软件、60%的生产控制软件被国外品牌占领,在高端装备制造的设计软件市场超过90%的份额被欧美软件公司的产品占领。一旦工业软件遭到“断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无从谈起,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也将面临重大威胁。


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能力不足。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相互协同、彼此联动、互利共生的制造业创新生态体系,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畅,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脱节,创新链对产业链升级的支撑不足。一些领域上下游的企业之间未能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且存在低端重复投入、各自为战的局面,导致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缺乏紧密的联动。科技部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与日本、美国的2.8%,以色列、韩国的4.5%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2019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5%,距离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需达70%以上还有差距。虽然科技成果总量取得了突破,但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存在产业链与创新链割裂的现象,缺乏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缺乏中试熟化服务平台,缺乏“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协同机制,导致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程度不高,很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水平,没有转化为进入市场的成熟产品。


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产业基础高级化,将给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契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底座支撑。赛迪顾问发布《2020城市新基建布局与发展白皮书》显示,围绕5G基站、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充电桩、特高压、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新基建领域,2019年,我国共计投资1.7万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2.2万亿元。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的投入,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提供需求载体,为我国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转型提供动力。新基建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满足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有利于提升产业链水平和保障供应链安全,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制造业产业链集聚带来新机遇。伴随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区域分散狭窄市场正向国内统一的强大规模市场转变。2019年,三大区域工业增加值总和占全国比重达到44.4%。一批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制造业快速发展,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增长极。可以预计,“十四五”期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展动能将进一步增强,创新要素集聚加速,龙头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构建完整的国内需求体系,培育新型消费市场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主体带来新的发展活力和创造力。在制造业领域,要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关键在于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达到供求动态平衡。因此,亟需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抓住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的新机遇。近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新机遇。要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外,随着新型消费不断升级,新的市场机遇逐渐显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477亿元,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3%。“十四五”期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持续扩大、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也必将给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带来新的创新活力与市场机遇。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与部署,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方向。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2019年,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增加值规模达到14694.68亿元,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规模达到6777.81亿元,带动增加值规模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已达到9个,展现出工业互联网在各个具体行业中的开拓性和创造力,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活跃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是统筹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抓手,将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不断加速。工业互联网全面连接工业经济的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不仅可以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将促进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升级供应链管理方式,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我国将实施一系列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坚持自主可供、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制造业领域优势产业“强链、补链”,新兴产业“固链、延链”,未来产业“建链、拓链”,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同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集聚化、网络化、协同化发展,加快形成世界领先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也要用系统性办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形成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深度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体系,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数字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