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产业资讯

青岛制造业危机,比想象的要严重

星之球科技 来源:新青记2020-09-16 我要评论(0 )   

对于危困中的青岛来说,当下比较好的消息是,上半年拖后腿的二产终于迎来了好转的迹象。截止到7月,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两项重要指标的增速双双转正,...

对于危困中的青岛来说,当下比较好的消息是,上半年拖后腿的二产终于迎来了好转的迹象。

截止到7月,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利润总额两项重要指标的增速双双转正,增速分别为1.7%和2.6%。

要知道,就在6月份,这两项数值还分别为-1.1%和-9.4%。

青记此前曾分析过,无论是去年赶超青岛的宁波无锡,还是今年上半年赶超青岛的长沙,抑或是一直对青岛紧追的郑州,在剖析这些城市发展亮点之时,二产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对于青岛来说,暂时的好转难掩青岛制造业衰败的现实,这种衰败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

1

传统印象中,青岛一直是制造业强市。

2016年10月,新华社刊发“解码青岛制造”系列报道,再次将“青岛制造”这张耀眼的招牌放到了聚光灯下。

2016年也是青岛制造业最后的辉煌。

《人民日报》在《青岛做厚家底做足成色》的文章中总结道:

“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第11位跃升到第5位,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三位;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在全国负增长的情况下,增长15.3%;发明专利申请量比2011年增长近16倍,在副省级城市中位次由第13位上升到第1位……青岛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千亿级台阶,2016年,终破万亿元大关,在奋勇争先的全国城市行进图上,刻下熠熠生辉的“青岛坐标”。

但相比于此前一汽、空客、北汽等大型制造业项目引进的大手笔,这几年,青岛在工业投资上并没有突破性的大项目。

与此同时,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青岛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小、传统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短板被无限放大,成为了影响青岛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对于青岛制造业来说,2017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青岛工业总产值从前一年的17415.71亿元断崖式下跌到了13019.73亿元,2018年继续跌落到了11389.78亿元,一下子跌回到了2010年的水平。

更让人揪心的是,工业企业利润也在持续下滑。

统计显示,从2017年开始,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都出现断崖式下跌。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47.22亿元,同样比2010年的582.80亿元都要低,2019年则继续下滑到476.58亿。

可以看出,青岛制造业萎缩、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已经暴露得足够充分。

2

虽然青岛拥有31个制造业大类,但2019年营业收入超过千亿的只有汽车制造业这一大类,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大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另一个接近千亿的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青岛的制造业中很大一部分可以归为纺织、食品、皮革、木材加工、橡胶、化学纤维等原材料加工业,规模小,利润低,竞争力不强。

从工信部公布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来看,宁波总数达到了39个,其中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制造、专用装备和关键基础件类占了绝大多数,而青岛只有15个,其中包括海尔海信各两家、澳柯玛一家。

无论是青岛自身的行业拆分还是和宁波的对比,都说明青岛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不足。

3

另一方面,青岛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在变小。

根据最新公布的青岛市第四次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2018年末,青岛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1328个(其中制造业占比98.9%,在这里可以将工业等同于制造业),比2013年末增长81.5%;从业人员1245189人,比2013年末下降29.4%。

企业法人单位大幅度增加,从业人员却同时大幅度下降,这说明青岛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下降幅度较大,对于强调规模效应的制造业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企业的平均竞争力在下降。

对比同样以工业见长的宁波来看,2018年末,宁波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88574个,比2013年末增长21.1%;从业人员2360478人,比2013年末下降幅度只有5.2%。

从某种程度来说,企业规模越小,说明工业互联网改造的投入产出比越低。

4

还有一组数据,也能说明青岛工业企业的规模在不断萎缩。

从2012年到2019年,青岛的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数量从98家减少到86家,少了12家,中型企业数量从596家减少到386家,少了210家,小微企业从4123家减少到3064家,少了1000多家。

可供对比的是,杭州的制造业也出现萎缩,2011至2018年,杭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数量从130家变成120家,减少了10家;中型企业数量从809家变成了617家,减少了192家。

但杭州制造业萎缩的同时,以阿里为首的数字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也因此,杭州从2012年前后的每年新增几万人一下子到了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达55.4万人,排名全国第一。

对比杭州,可以看出,青岛人口吸引力的不足,很大程度是因为工业衰败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又没有发展起来。

5

青岛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还体现在R&D数据上。

2018年,青岛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02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4.3%。

而宁波2018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612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47.5%。

1202和3612,青岛和宁波工业企业在研发上的差距如此之大,有点意外。

不过青岛和宁波在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上却差距不大,分别为203.2亿元和239.6亿元。

青记猜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相比于宁波,青岛头部企业海尔海信等的R&D经费支出支撑了青岛大部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青岛除了海尔海信等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研发不够。

6

青岛已经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严重程度,并在加速相关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

今年上半年,青岛产业用地供应12693亩,同比增长63.23%;出让产业用地250宗,同比上涨77.30%,位列全国第六位。

青岛主政者也在不同场合强调青岛投资增长数据的同时,往往也会单独把工业投资拿出来进行说明。

但具体来看,青岛还面临着两大困局,一是在增量文章上,“双招双引”上的工业大项目不多,二是在存量文章上,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在二产和三产中占比高。

学深圳之后,青岛又把目光转向上海,学习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尤其是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之间的“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更值得青岛学习。

在增量文章上,2019年,上海工业投资增长11.3%,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而且工业投资中不乏国产大飞机、特斯拉这样的大项目,上海一直希望在新一轮全球高端装备制造话语权的争夺战中扮演“急先锋”角色。

青岛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但工业互联网之都首先得有雄厚的工业基础。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青岛研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