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产业资讯

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共赢,是构建双循环的好选择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2020-08-12 我要评论(0 )   

最近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

最近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其中,如何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共存共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选项。

根据官方统计,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大大超出原有的65个主要国家的范围,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按区域分,138个沿线国家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

按经济发展水平分,138个国家可分为最不发达国家38个,发展中国家72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5个,发达国家23个,包括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大洋洲的新西兰;欧洲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浦路斯、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奥地利、马耳他、葡萄牙、意大利、卢森堡;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以及南美洲的智利;

沿线22个欧洲发达国家中有11个欧元区国家;20个沿线发达国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2017年,韩国、意大利、波兰、奥地利、新加坡、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葡萄牙和新西兰共11个沿线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排名居世界前50位内,总计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近10%;

中国与沿线发达国家中的韩国、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共4个国家已实施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并在进行升级谈判。

根据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发达国家已经全面实现了工业化,且具有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均衡发达的基本经济特征。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促成的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都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以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里出现了本国和跨境商流、物流的中断,本国和跨境的消费、投资、贸易和服务的中断,本国和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中断,进而对本地和国际经济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出现各类抗疫物资极度短缺的现象。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中国企业得益于沿海开放战略,开始通过加工贸易和利用外资外技,进口中间品加工成最终制成品出口至世界市场,并在本世纪最初五年里,中国企业基于入世并凭借与外资企业间的强劲生产关联融入了东亚生产网络,并成为东亚生产网络中间品的核心市场和“世界工厂”,全面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

2017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已近29%,中国制造业雄居世界第一,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制造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占居全球第一。

从“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看,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和卢森堡都在一些制造业门类具有世界最发达水平,如韩国、新加坡的电子、石油化工,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机械,奥地利、卢森堡的钢铁,意大利的石油化工、汽车、纺织服装和奢侈品等。

其中,韩国、新加坡与中国同为东亚生产网络重要参与者。因此,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共赢,中国企业要积极构建生产高增加值产品和生产中低增加值产品两个跨境生产网络。

构建生产高增加值产品的生产网络,就要实现上中游中间品在中国与沿线发达国家重复跨境加工,中国承担总装的劳动分工;形成中国生产的最终制成品既可在本国市场销售,也可向沿线发达国家市场和第三方市场出口的经济循环。

为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努力完善营商环境,给予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待遇,稳住沿线国家外资存量,积极引进沿线国家外资增量。

构建生产中低增加值产品的生产网络,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形成上中游中间品由中国提供,沿线国家承担总装的劳动分工。沿线国家生产的最终制成品,既在本国市场销售,也向中国市场和第三方市场出口。

为此,中国各级政府应通过高标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投资协定,引导中国企业在沿线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和服务外包,保护中国企业利益,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早日实现中国与沿线发达国家制造业共赢,不仅有利于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的质量,也将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最佳范例。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