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中国突破发动机激光强化技术 彻底打破西方独大局面

星之球科技 来源:新浪2017-10-15 我要评论(0 )   

航空为国防之大业。愿以一颗拳拳报国匠心,助力战鹰心脏更加强健有力。——李应红  刚参加完一项有关航空发动机的重大科技会议,正值周末,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



 “航空为国防之大业。愿以一颗拳拳报国匠心,助力战鹰‘心脏’更加强健有力。”——李应红
 
  刚参加完一项有关航空发动机的重大科技会议,正值周末,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李应红又像往常一样,沿着熟悉的路步履匆匆赶回实验室,这条路他已经走了30多年。
 
  航空发动机,因其制造工艺复杂、标准要求极高被称为“工业王冠”。30多年前,从穿上“空军蓝”的那一刻起,李应红就与航空发动机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新一代战机列装部队,让战机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航空界称为“空中禁区”的青藏高原上空翱翔成为李应红的梦想。
 
  使命召唤,责任驱动。李应红主动请缨,向难关挺进——启动“某型发动机高原技术攻关项目”。
 
  恶劣的高原环境,让科研人员面临严峻考验。李应红白天强忍高原紫外线照射,奔波于外场一线收集试验数据;夜晚,在寒冷的帐篷里,整理技术总结,比对档案资料,反复推演论证……呕心沥血近5载,项目终获成功。
 
  十几年如一日与“铁疙瘩”为伴,李应红率先突破某型激光技术,并顺利完成两种型号激光冲击强化设备的研制,实现由技术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然而他没有停歇,又向下一个“高地”冲锋,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建立的激光冲击强化工业生产线,彻底打破了该领域西方国家“独大”的局面。
 
  “让青年学子与祖国‘战鹰心脏’连在一起,强军人才从一代崛起到代代传承,是我最大的心愿!”回顾军旅生涯,李应红的眼神透着坚毅。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