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资本市场

光学制造行业硝烟四起,把脉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星之球科技 来源:光电子中国博览会2017-04-24 我要评论(0 )   

光学材料是用于光学实验和光学仪器中的具有一定光学性质和功能的材料的统称。目前,光学材料的种类多达几十种:无色光学玻璃和有色光学玻璃,红外光学材料,光学晶体,...

光学材料:新一代光学元件来势汹汹
 
光学材料是用于光学实验和光学仪器中的具有一定光学性质和功能的材料的统称。目前,光学材料的种类多达几十种:无色光学玻璃和有色光学玻璃,红外光学材料,光学晶体,光学石英玻璃,人造光学石英晶体,微晶玻璃,光学塑料,光学纤维,航空有机玻璃,乳白漫射玻璃以及有关液体材料等。其中光学玻璃在成像元件中使用得最多。
 
由于现代光学工业同电子工业、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光电子技术、光子技术、电子工业技术在光学制造上的应用,突破了在光学元件和光学加工行业中的传统观念,目前,非球面、衍射光学元件、用超高精密薄膜技术加工的WDM波分复用器件、用新一代光刻设备制造的超高精度光学元件等主导着新一代光学元件的主流。
 
镜头组件:全球市场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
 
随着电子科学、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光学镜头的应用范围不断向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安防监控摄像机、车载可视系统、智能家居和航拍无人机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众多光学成像领域渗透。尤其是2000 年以来,通讯网络及互联网等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凭借此类庞大的下游市场需求发展成为全球光学镜头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2010年我国光学镜头行业产量约11.82亿个,到2014年我国光学镜头行业产量达到了22.25亿个。
 
2008-2014年我国光学镜头行业产量情况(来源:智研咨询网)
 
 
2014年我国光学镜头出口数量为7439.84吨,出口总金额为16.36亿美元;进口数量为2645.27吨,进口总金额为10.17亿美元。
2009-2014年中国光学镜头进出口数据分析(千克,千美元)(来源:智研咨询网)
 
 光学薄膜:液晶显示行业的快速崛起带来增长机遇
 
近年来,我国光学膜产值规模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了270亿元。这得益于国内液晶显示行业的快速崛起。2009年以来,我国进入大尺寸LCD面板的投资高峰,上游光学薄膜等配套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机遇,预计2020年我国光学薄膜产值达到676亿元。
光学膜应用领域情况分析(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5-2020年我国光学薄膜产值预测趋势图(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整机仪器:高中档实验设备需求增长较快,低档产品需求增长平稳
 
伴随着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的日益增长,近年来国内光学仪器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快速扩张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光学仪器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77家。2014年全国累计生产光学仪器7654.05万台,同比下降6.8%;年内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65.88亿元,同比下降6.27%。
 
光学仪器产品技巧差距大,中高级市场被进口产品占据,结构调剂问题明显。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状况,而高档产品品种少、缺门多、而且与国外产品的性能存在明显的差距。随着微机的迅速发展,大中型成套设备的微机化、模块化设计以及网络控制技术日益发展,使实验室仪器的智能化产品需求上升。
 
2004-2014年中国光学仪器制造行业产量情况(来源:艾凯咨询网)
 
 
 
 
2014年中国光学仪器制造行业客户结构(来源:艾凯咨询网)
 
光学制造展是光电子•中国博览会最早涉及的光电展示领域,组委会全力打造光学产品技术展示与商贸平台,经过多年对光学产业供应链的梳理和市场分析,参展产品线涵盖从光学材料、元件、 镜头组件到整机仪器生产领域,产业链齐全,紧密联系国内外众多供需单位,分专题组织灵活多样的对接洽谈会及产品推介会,全面服务参展企业。
 
光学下游产品
 
光学检测;光衍射/干涉;光折射/反射;光谱相关;光学软件;显微镜及系统;分析仪器;精密仪器;相机相关;望远镜;光学安全;摄像相关;手机、投影仪、光学膜;其他光学产品
 
光学中游产品
 
光学镜片;光学加工;非球面元件;光学设计;光学镜头;CCD/CMOS;微纳制造;滤光/分光;光传感及光源;光学元器件;光学芯片模组
 
光学上游产品
 
光学材料/晶体;薄膜及镀膜产品;光学辅料;真空镀膜及加工设备;镀膜材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光学材料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