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解决方案

王选:助推激光照排产业 传承创新印刷技术

星之球激光 来源:光明网2016-02-15 我要评论(0 )   

  1937年2月5日,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中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出生。  


  1937年2月5日,中国计算机科学家,中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出生。
  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上海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会计师,是一个正直、严谨的知识分子;母亲周邈清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喜爱读书、追求进步的知识女性。父母的文化修养和殷实的家庭环境,使王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4岁进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小学附属幼稚园,5岁入一年级,直到1954年高三毕业,一直在当时的上海南洋模范学校上学。
  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前两年以学习基础课为主,师从江泽涵、程民德、丁石孙等一批著名学者,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1956年分专业,大多数成绩好的同学选择了数学专业,王选却有不同想法,他对当时还是新兴学科的计算数学专业情有独钟。他看到1956年1月制定的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就包括计算技术;又从报刊上了解到计算机在未来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神奇的作用。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于社会,因此王选下决心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
  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他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在北大方正集团中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还力主由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
  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激光照排产业的推手
  1974年8月,经周总理批准,中国开始了一项被命名为“748工程”的科研,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王选的头脑中冒出了一个想法: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最终成功地让这一想法“挤”进了“748工程”。
  1975年英国正在研制的“激光照排”四代机即将问世。中国正在研制照排系统的5家,分别选择了二代机和三代机。王选则认定:不能搞二代机,也不可搞三代机,要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1979年7月27日,在北大汉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房里,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制的照排系统,在短短几分钟内,一次成版地输出了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八开报纸样纸,报头是“汉字信息处理”六个大字。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版面。
  这就是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画特性的方法,并取得了欧洲和中国的相应发明专利。
  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他的发明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81年7月,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之后,华光Ⅲ型机、Ⅳ型机、方正91型机相继推出。1987年,《经济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试用华光Ⅲ型机的报纸,第二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卖掉了全部铅字,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彻底废除了中文铅字的印刷厂。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了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三十年间,王选的技术在方正的研究体系中,不断创新,最核心的产品RIP(光栅图像处理器)经历了八代产品的升级发展,该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王选对汉字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所做的贡献,如何评价都不为过。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花巨资引进的外国照排系统均告失败,质疑汉字是否可以生存于信息时代的声音此起彼伏。退一步即使外国公司突破了汉字处理技术,我们将面临全国印刷市场的全面崩溃,巨额的支出和面临无密可保或效率低下的两难境地。许多国人都在努力。王选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说得夸张些,现在所有涉及计算机的汉字处理技术都和王选的贡献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技术转变为财富
  王选教授的另一个创新之举在于,上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工作。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王选是一个少有的能把创新技术与市场完美结合的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在他的努力下,激光照排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982年,王选获得了中国的第一个欧洲专利。之后,他主持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占领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海外华文报业80%的市场。他参与创办的北大方正集团的电子出版系统用户中,包括中国香港的《明报》、中国台湾的《中央日报》,以及日本的许多报业集团。方正以此起家,一些外国公司,如美国HTS甚至被其挤出市场。在中国产品普遍技不如人的时代,以技术立足的王选是具有特殊含义的。
  1989年,他与潍坊计算机公司合作的华光Ⅳ型机开始在国内新闻、出版、印刷业波澜壮阔地前进。这年年底,所有来华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而为了让技术合作彻底转化成经济实体,1995年,他主持的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方正集团会师,随后北大方正推出了著名的排版软件“飞腾”。
  著名的北大方正集团的诞生,也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的诞生,采编流程管理、检索、远程传版、彩色出版……王选不断让方正诞生新的技术成果。到了今天,在全球华文出版印刷领域,方正的招牌如雷贯耳。在中国,方正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
  方正公司核心产品RIP(光栅图像处理器,主要用于激光照排输出)已经带来了数亿元的销售业绩,该技术至今依然为方正电子贡献着价格不菲的收益,而这款产品研发则来自于王选的心血。RIP的成功,为方正积累了第一桶金,从方正电子,先后诞生了方正科技、方正数码等一批方正系公司。
  王选是正直有创造性,同时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王选的激光照排在早年有很大的影响,他本人是一个难得的天才,激光照排技术对整个IT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选不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企业家。”陆首群直言,他在肯定了王选对方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的同时,也直言王选“在经营方面可能差了一些。”不过,陆首群表示,王选在把方正创造出来后,选择急流勇退非常明智。陆首群表示十分怀念王选,认为他是很了不起的一位科学家。
  人物百科
  王选(1937.2.5—2006.2.13),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著名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照排印刷技术王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