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梅领亮的名片悄然“升级”,在原本“东莞市科诗特技术有限公司”的上方,多了一行崭新的公司名——“合肥科诗特技术有限公司”。2024年,梅领亮通过创业安徽大赛与合肥结缘,带来了一项工业精密加工技术——水导激光技术。如今,他已将合肥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全新起点。对于未来,他有许多计划和期待,期待在合肥继续深化研发这一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并推动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价格从2000万 降至300万
故事的起点,源于10年前的一个技术瓶颈。
2015年,梅领亮接触到一个高科技项目,其中一道精密加工环节必须用到水导激光技术。当时只有瑞士能够提供相关设备,但代价高昂。“一台设备报价近2000万元,交付周期长达两年!太受制于人了!”这种无奈,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何为水导激光?简单来说,就像用水流给激光“套上缰绳”,引导激光进行超精密加工,彻底改变了传统激光易发散、热影响大的弊端。尤其在对热敏感、极易开裂的第三代半导体、精密陶瓷等硬脆材料加工上,它能实现品质更好、精度更高,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领域。
2022年,梅领亮毅然走出舒适区,决定自主创业。他瞄准的,正是水导激光技术。国内没有相关成熟的研究,他就汇集了一支核心团队——多位拥有十余年行业经验的资深工程师,从理论梳理开始,踏上了国产技术攻关之路。
“当时我们十几个人,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做实验,反复测试,目标只有一个——把国产的水导激光做出来。”梅领亮回忆,当时没有业务收入,全靠自筹资金,前后投入近2000万元。
面对巨大的压力,2022年5月,团队实现了第一束光与水的耦合输出!后来,团队对耦合头、光学头进行近20版的迭代改进。科诗特用两年多时间,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如今,他们研发的水导激光设备,不仅核心部件100%国产化,价格降至300余万元,交付周期也缩短至不到4个月。某半导体企业通过科诗特的代加工服务,将产品良率从30%左右提升至95%,成为典型案例。
“自国产水导激光技术突破后,国外同类产品也降价至600万-800万元,交付周期也缩短至9-12个月。”梅领亮表示。
合肥看得懂,也看得远
好技术,如何加速商业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正在梅领亮思考之时,合肥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2024年,在创业安徽大赛之前,合肥的科大硅谷平台就敏锐捕捉到了科诗特项目的价值,主动联系梅领亮,希望将这项国产替代技术引入合肥。“我比较欣赏的就是,合肥的团队能真正看得懂,看得远。”梅领亮坦言,比起当下的营收,科大硅谷及合肥的很多投资机构更关心技术和产品的未来前景。
为了与合肥合作,梅领亮做足了功课。他多次往返东莞与合肥,实地考察合肥的环境、政策、市场。最终企业于今年7月落户合肥。
2025年,对梅领亮、对科诗特而言,都是一个关键节点。梅领亮透露,上半年公司虽然手握资金,却不敢轻易扩张。“扩张进程一旦启动就无法停止,必须有厚实的资金打底。”直到今年七八月份,通过科大硅谷、包河创投等在合肥成功融资2000多万元后,他们才敢放开手脚,开启扩张步伐。“从团队分析来看,当前盈利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把技术和市场做起来,稳扎稳打。”梅领亮说。
如今的梅领亮处于“双城飞”的状态,每月至少要来一趟合肥。但他乐此不疲,因为清晰的蓝图已在合肥展开。
不仅要打开销售市场,科诗特将在合肥布局加工服务点,深化研发能力。“2025年,是我们真正从研发正式转入市场的元年,后面,合肥将成为我们的总部。”梅领亮期待着,在合肥,奔赴更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