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高功率电磁波源及其系统研讨活动在北京举办。
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专家们一致认为,高功率电磁波源在高频通信、空间探测、雷达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应向有重大产业应用的颠覆性技术方向推进,例如基于激光介质加速的自由电子极紫外激光及医用高梯度加速器等,应加大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完善从研发到应用的创新体系,并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功率电磁波源技术创新高地。
国家杰青、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宫玉彬介绍了,团队在基于二维电子气体的等离子体太赫兹辐射及微型真空电子太赫兹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动太赫兹波段辐射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冯进军分享了毫米波太赫兹行波管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所在多个频段研制出系列行波管样机,并对高速无线通信、星载雷达、通感一体化等整机系统应用进行探索。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何文龙作了“高功率电磁波源的研制进展”报告,介绍了团队自主设计已成功用于热核聚变加热的兆瓦高功率回旋管、并报告了在万瓦级太赫兹回旋放大器及基于高梯度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极紫外激光等前沿技术的研究进展。据他介绍,太赫兹波段处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兼具电磁波的穿透性和高频波谱特性,在能源、成像、安全、无线通信以及磁共振等前沿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太赫兹波源长期面临输出功率不足、带宽有限、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高端科研和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团队通过引入螺旋波纹波导,在太赫兹段实现了高功率(10kW)、宽带(20GHz)的回旋行波放大器设计与验证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说。
何文龙还介绍了兆瓦级长脉冲回旋管在热核聚变中的应用,团队设计的回旋管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了国内首台成功应用于热核聚变的电子加热设备。“未来,核聚变用回旋管将沿着提升性能及深化国际合作的方向大步迈进,为实现核聚变能源的商业化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何文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