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芯片/显示

深度好文:真正激光电视的百科全书

星之球科技 来源:光明网2019-06-27 我要评论(0 )   

激光电视是采用激光光源,配备专业抗光增益屏,可以收看广电节目,点播互联网内容的第四代电视。中文名 : 激光电视外文名 : LASE

激光电视是采用激光光源,配备专业抗光增益屏,可以收看广电节目,点播互联网内容的第四代电视。

原理 : 使用激光光源和微显示成像技术(如DLP技术、LCOS技术等)的显示设备

特点 : 高色域、高亮度、长寿命、大尺寸 使用寿命25000小时以上

什么是激光电视?

激光电视(LASER TV)是采用激光光源作为显示光源并配合前投影显示技术成像,配备专用投影幕,可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或互联网电视节目的第四代电视产品。

其中激光光源是指:使用红、绿、蓝三基色固态激光器作为发光光源,或使用单色固态激光器激发荧光粉作为发光光源,或使用固态激光器结合LED作为系统光源的混合技术投影光源。通过电视信号接入图像并使用DLP技术或LCOS技术在专用投影幕上显示图像。其色域覆盖率理论上可以高达人眼色域范围的90%以上,是目前LED电视最高的62%色域覆盖率无法相比的。色域覆盖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使整个电视画面看起来更加真实、有层次感、通透的感觉,同时结合微显示技术的高分辨率显示给电视的观看临场感带来较大幅度的提升。

激光电视有哪些特点呢?

1、激光电视色彩鲜明、亮度高、主机可灵活摆放。激光电视首先可适应所有电视标准,即PAL制、NC制、SECAM等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制式,目前已支持到4K显示分辨率。

2、使用红、绿、蓝三基色固态激光器作为系统光源,或使用单色固态激光器激发荧光粉作为系统光源,或使用固态激光器结合LED作为系统光源的混合技术投影光源。

3、寿命长。它的室温寿命一般可达2.5万小时以上,相比传统投影机的灯泡寿命的3000小时有了很大提升,完全满足电视使用寿命的需要。

4、安全性。激光电视中的红绿蓝三色可见光激光光束是经过的扩束整形设备后再投射到屏幕上的,人眼观看到的发光图像已经是柔和光线,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激光电视通常配有人眼保护装置,当人眼靠近激光束时,能够自动降低亮度,进一步避免对人眼的伤害。

5、舒适性。

激光电视的图像获取来自激光电视屏幕反射自激光电视主机的光线,与人眼观看世间万物的原理一致,观看舒适、自然、不伤眼。据权威相关机构评测,激光类电视产品是全面满足理论视觉要求且对肉眼无害的显示产品。屏幕无电磁辐射,护眼、健康、舒适,相比观看液晶电视舒适度提升20%。

6、抗环境光。激光电视标配抗环境光幕,屏幕将环境光对图像的影响进行了消除,从而使得激光电视和液晶电视具有相同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体验效果。

7、家庭安装。激光电视较同尺寸的液晶电视,更加小巧,功耗更低,同尺寸下的性价比更低,满足家庭客厅使用。

激光电视的组成及原理

激光电视光源模组

光源模组为红、绿、蓝三基色固态激光器,或使用单色固态激光器激发荧光粉作为发光光源,或使用固态激光器结合LED作为系统光源的混合技术显示光源模组,为激光电视的成像提供基色或混色光源。激光器发射特定波长和颜色的光线,光线经过光束整形或经过颜色转换后进入成像模组进行成像。

激光电视成像系统

成像系统一般对光源模组的出射光线进行整形,并采用DLP技术或LCOS技术进行微显示成像及图像显示。以DMD芯片为例,DMD芯片的是激光电视的成像核心组件,排列了数百万面小镜子,而且每面小镜子都能够以每秒钟几万次的频率向正负方向翻转。光线通过这些小镜子反射在屏幕上直接形成图像,由于人眼的视觉惰性,会将高速轮换照射在同一像素点上的三基色混合叠加,形成彩色。

激光电视的前世今生

自信息显示技术出现以来,特别是1897年阴极射线管问世以来,显示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研究表明,人们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当中有三分之二都是通过研究来得到的,而图像显示是信息显示中的最重要的方式。

激光电视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新型彩色电视显示技术,由于激光的特性,它比其他显示技术具有更多的优越性,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半导体激光器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成熟,激光投影显示技术焕发了崭新的活力且势不可挡。

在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激光显示的研究,特别是21世纪以后更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其中Sony、三菱、Cacio和美国Novalux公司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公司,其中Sony公司推出了全新激光光源超短焦4K家用投影机,采用纯激光光源,拥有2000流明亮度,分辨率4096×2160,搭配了超短焦镜头,最大可投射出147英寸的大画面。

国内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激光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国内已经有多家公司开始从事激光显示方面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海信集团推出的激光家用电视,并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从2007年起,海信就开始组建激光显示技术和产品技术研发团队,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2012年的美国CES展上,海信发布了超短焦激光电视,突破了平板电视对传统屏幕大小的限制,在很小的室内空间就可以实现超短投放最高80英寸甚至更大的超高清影像。2014年的美国CES展上,海信又推出激光大屏幕影院产品。该款激光影院源自海信自主设计的激光光源和超短焦光机,可在超短距离投射高清信号,同时海信在2015年12月连续推出85英寸、100英寸和120英寸量产激光电视,2016年海信全球首发超短焦4K 激光电视,2018年,海信推出双色4K激光电视,将激光电视的显示水平提升到新的台阶,同时海信推出80L5激光电视,首次将激光电视售价下探到2万元以内,引爆了激光电视进入家庭的市场应用。2019年1.1-6.23号中怡康彩电零售市场周报监测数据显示,海信激光电视在80英寸以上大屏市场销量占比已达到48.42%,成为用户大屏换代首选电视。

2018年底,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七届六次理事会正式批准成立以海信为牵头单位的激光电视产业分会,包括创维、长虹、TCL、康佳、海尔等骨干彩电企业,以及艾洛维、华录、中光学、中科极光、浙大三色、成都菲斯特、激智科技、极米、光峰光电、杭州远方光电、上海维视光瑞电等专业激光显示企业、激光上游核心部件企业共计17家企业会员。

产业分会的成立也象征着衔接激光电视领域上下游的整条产业链被正式打通,为做大做强激光电视产业形成合力。到2022年,激光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将突破100万台,销售额达到118亿元。

激光电视发展的现状

2014年,国际激光显示技术发展到产业化前期阶段,核心材料与器件的工业化生产和配套产业的完善以及争夺先期市场成为当前发展重点,为进一步加速我国在激光显示产业化进程,国家科技部在《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863计划”)中,“新一代激光显示技术工程化开发”被明确作为八个重大产业发展方向之一,这就为我国在这一新兴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指明了自主创新方向。

随着相关的技术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激光电视产品在家庭中的普及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海信、LG、索尼、长虹、TCL等业内优秀企业,分别开始推出超大尺寸激光电视,其他更多的厂商(包括投影厂家和微投厂家)也在积极准备。

2018年可谓激光电视发展元年,激光电视厂家纷纷发力市场,以海信为代表的家电厂商,推出1~2万元的激光电视产品,使得激光电视售价大幅降低,并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根据销售数据显示,海信80L5激光电视已经成为第26周中国市场最畅销电视型号。

激光电视未来发展前景

激光电视与LED液晶电视相比,在大屏幕成像上具有诸多优点。

首先在在技术构成方面,激光电视的技术构成由激光光源、成像模组、电路控制系统、激光电视屏幕等单元组成,每个单元的技术进步均可体现在激光电视整机的体验表现上,而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为液晶屏,液晶屏技术由少数寡头企业把持,不利于行业的整体进步。

其次在技术先进性方面,激光光源具有的低碳、环保、色域高、节能等优点被公认为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光光源,因此激光电视结合光学成像技术的进步以及微显示芯片的高分辨发展可以实现最高临场感体验的显示技术,激光电视的技术上也占据领先地位。

比如如下两款大屏幕显示产品的技术对比:

100吋SONY液晶电视Z9D重量144KG,功率消耗800瓦,推荐观看距离5米。100吋海信激光电视主机18KG,屏幕26KG,功率消耗400瓦,推荐观看距离4米。

最后,从家用电视的主流尺寸发展来看,市场需求端也逐步向着激光电视靠拢。市场主流的电视尺寸逐年扩大,从32英寸至42英寸,从42英寸至55英寸,目前该尺寸正由55英寸向65英寸扩展。由此来看,家用电视的主流尺寸必将越来越大,激光电视的市场容量也必将越来越大。

激光电视面临的挑战

核心部件待突破

激光器是激光电视中最为昂贵以及核心的部件。多采用半导体材料,如何降低成本将是激光电视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制于体积及技术影响,国产半导体光源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激光电视产品一般采用国外进口半导体器件。

显示技术方向竞争激烈

在当前的大屏幕显示方案中,具有大尺寸液晶电视、激光电视、OLED电视、MicroLED显示等多种技术形态产品。在未来的显示技术竞争中,激光电视将面临以上多方面的技术和产品竞争,激光电视必须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才可长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电视激光显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