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医疗激光新闻

生物疗法逐渐普及3D打印器官成关键点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2018-10-30 我要评论(0 )   

近年来,3D打印已经在医疗仪器设计、义齿假肢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治疗方法的逐步普及,3D打印器官也逐渐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之中。

近年来,3D打印已经在医疗仪器设计、义齿假肢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生物治疗方法的逐步普及,3D打印器官也逐渐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之中。
微信截图_20181029193154.png
 
    如今,3D打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几乎随处可见。除了建筑业、制造业之外,3D打印还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制造、航空航天、文物保护、现代医学等领域。将3D打印用于医学领域后,医疗器械的制造精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义齿、假肢等人体器官打印也进入了新时期。
 
    3D生物打印器官促进治疗效果提升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稳步开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医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健康养生观念逐步普及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事业正借助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加速迈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总体呈现出精准化、细分化、智能化特点。在医疗行业的多种治疗方法中,生物治疗方法由于具有毒副作用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较低等优势,因而逐渐在各地区普及开来。除了以上几点优势外,借助生物治疗方法还可以达到治愈或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
 
 
微信截图_20181029193204.png
 
    为进一步发挥出生物疗法的治疗效果,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用3D打印器官来进行治疗。在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医学界出现的3D打印器官类型日益多样。就我国而言,3D打印器官已经包括颌骨、器官支架、颅骨、脊柱、骨盆等。
 
    实际上,3D打印器官的出现,从不同层面上改变了传统医学治疗的多个环节。在手术预演阶段,医生可以借助生物3D打印技术制作器官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一次“模拟手术”。通过模拟实际手术场景,医生可以制定出较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在生物细胞组织培养方面,医生可以进一步观察3D打印器官在正常环境下的发育和成长状况。通过与传统器官培养方式进行对比,医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3D打印器官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采用较为适宜的医疗用具和治疗方法。
 
微信截图_20181029192754.png
 
    3D生物打印器官广泛应用还需克服多重挑战
 
    从总体来看,3D生物打印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体外手术模型、打印可用于植入人体的类器官和组织以及利用细胞打印出活性器官和组织。在这三个阶段中,只有利用细胞打印出活性器官和组织,才能算是现代意义上的3D生物打印。
 
    目前,我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在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此同时,业界人士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细胞打印出活性器官和组织。就目前而言,要想利用细胞打印出活性器官和组织,还需要业界人士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多重挑战。
 
    首先,3D生物打印器官要能够适应人体的力学环境。如果太硬、太软,3D打印器官都可能无法使用。因此,3D打印器官时,选择较为适宜的材料就十分重要。
 
微信截图_20181029193126.png
 
    其次,3D生物打印器官不能只是表面与人体结构类似,还应该具备相应的功能。例如,人体膝关节。膝关节除了能保证人们可以站立外,还可以在人们进行深蹲、跑步、跳远时协调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以防止肌肉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最后,3D生物打印器官的合法性需要进一步确立。3D生物打印器官出现后,就需要对其使用范围、使用条件等作出相应规范。国家各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对3D生物打印器官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作出规范。
 
微信截图_20181029193116.png
 
    除了以上这几点之外,3D生物打印器官在实际疗效认证、治疗安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目前3D打印器官还未实现规模化应用,但一旦此项技术落成,将给医学界、生物学界带来难以想象的影响。
 
    据业内人士分析,3D生物器官打印技术一旦成熟,或许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就拿心脏来说,如果心脏发生病变,医生就可以用3D干细胞技术打印心脏,并将其植入患者体内,从而对患者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虽然这一切在目前只是猜想,但未来仍有可能变为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3D打印,医疗,生物治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