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境外媒体:中国正在发展反无人机技术及激光武器

星之球科技 来源:参考消息2018-09-10 我要评论(0 )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5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全速发展反无人机技术和激光武器,试图追赶美国》的报道。据军事分析人士称,中国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25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全速发展反无人机技术和激光武器,试图追赶美国》的报道。

据军事分析人士称,中国正采取行动研发激光武器和反无人机系统,试图在无人机技术领域追赶美国,从而提高其情报和攻击能力。

这包括保护本国无人机不易受激光武器和电子欺骗技术攻击的系统,此类电子欺骗技术会向无人机发送虚假信息。其中一套正在研发的是“沉默猎人”激光防空系统,这是一套机动式反无人机激光武器,据称最大射程能达到4千米,已于今年2月份在阿布扎比举行的一次防务展上进行了公开展示。

研发这套中国反无人机系统的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该系统能在800米外穿透5层2毫米厚的钢板,或者在1000米外穿透5毫米厚的钢板。

但专家说,美国的反无人机系统比中国更先进,它们拥有更多公司提供的更远射程、更多类型的传感技术。

 

资料图片:在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展出的中国“沉默猎人”激光防空系统。(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纽约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美国有60多套反无人机系统或产品,它们利用雷达、无线电、声光电侦察跟踪技术来拦截敌方无人机并将其迫停、劫持其通信,或用激光或射弹将之摧毁。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网站显示,美国陆军最新采购的是高功率微波反无人机系统,这正是美国陆军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计划从该公司购买的系统。该系统是一套由飞机搭载的、能够击落无人机的激光武器,攻击力强于陆基或手持武器。

与此同时,据该网站和中国内地媒体报道,中国拥有的此类系统不足20套,主要依赖雷达这类传统手段来探测无人机——而且中国没有任何可以对抗来犯无人机的欺骗或防护网技术。干扰系统似乎是中国对抗无人机最常见的方式。

但分析人士说,中国正开始奋起直追,许多公司和机构加入了研发反无人机技术的竞赛,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华诺星空电子技术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

不过,英国IHS马基特公司的航空航天分析员凯尔文·翁表示,新系统可能不会公开宣布或展示。

翁说:“我相信中国有更多国营或私营企业和研究机构进入了反无人机系统市场。”

无人机研究中心的阿瑟·霍兰·米歇尔说,竞相发展的企业都有机会取得反无人机系统的下一项重大突破。

 

资料图片:防务展上展出的“沉默猎人”激光炮烧穿的钢板。(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说:“鉴于我们谈论的是一项新兴科技,很有可能会有小型初创公司提出一种能够完全主导市场的绝佳解决方案。就像中国初创企业大疆公司成为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主导者那样。”

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公司生产用于航拍的商用无人机,估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该公司还设计和生产飞行平台和控制系统。

美国退伍军人、无人机专家布雷特·维利科维奇说,该行业正在迅猛发展,以至于没有哪种武器能在任何情况下百分之百有效地对抗所有类型的无人机——技术就是跟不上,这是各地都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他说:“问题主要在于,当今无人机技术发展如此迅速,导致这些反无人机系统在测试时就几乎已经过时。”

维利科维奇还说,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多种拦截技术的多管齐下战略。他说,声学探测——即通过无人机的独特噪音来识别无人机,进而触发消除威胁的系统——是需要进行更多研究的一个领域。

拦截无人机的方法:

1.干扰无线电频率

通过生成大量无线电频率输出,干扰无人机和操作者之间的无线电频率连接。一旦无线电频率连接被阻断,无人机只能降落或返航。

2.干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扰乱无人机的导航卫星信号,例如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或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导航卫星。一旦失去导航方向,无人机便会原地盘旋、降落或者返航。

3.电子欺骗

劫持敌军无人机的通信链路来控制无人机。

4.激光

利用激光烧毁无人机的关键零部位,导致其坠落地面。

5.防护网

缠住目标无人机及/或其螺旋桨。

6.射弹

使用常规或定制的弹药来破坏或摧毁来犯的无人机。

7.综合拦截要素

同时使用多种反无人机系统,最常见的是同步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系统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干扰系统。(编译/胡广和)

 

资料图片:美军陆战队员试用“天障”反无人机大炮。(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伸阅读】穿10毫米厚钢板!中国防空激光炮参展

 

2月19日,两年一届的阿布扎比防务展(简称IDEX)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拉开帷幕,作为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防务展,IDEX已成为各国军工企业进入中东市场的最佳通道。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月20日报道,中国军工企业也在防展上展出了多种新型武器,本图集就此简介。图为阿布扎比-2017防务展开幕式广角图。

 

其中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中国保利集团展出的绰号“沉默猎手” 低空激光防空系统(LASS),此次展出的是车载机动型。《简氏》周刊记者从展台工作人员了解到,在2016年召开的杭州G20峰会期间,“沉默猎手”系统就已投入使用。

 

据现场发放的产品宣传册透露,“沉默猎手”LASS激光器标准输出功率为30千瓦(最大功率实际高于30千瓦,但低于100千瓦),最大射程4000米。该激光器主要用于拦截大批低空无人机,其激光器威力据称可在800米距离烧穿5层2毫米厚的钢板,1000米距离可烧穿5毫米厚钢板。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保利集团正在开发功率更强的版本,以用于拦截迫击炮或火箭弹等目标。

 

图为网络上流传的在阿布扎比防展上首次公开的中国外贸型三体护卫舰模型。根据模型判断,该舰武器系统包括一门76毫米舰炮,32单元垂发导弹装置,2个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器,2座近防炮以及2架舰载直升机。

 

新型外贸三体护卫舰舰艉有大型直升机起降平台。

 

据场内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为外贸型三体护卫舰提供的技术参数资料如下:舰艇排水量2,450吨,全长142米,舰宽32.6米,巡航速度25节,海上自持力为30天。 CSSC官员补充说,该舰的最高速度在30至35节之间,可搭载100多名船员。

 

除新型三体护卫舰外,CSSC还公开展示了一种新型700吨级双体快速攻击舰(FAC)模型,双体舰设计类似中国海军现役的022型导弹艇的放大版,搭载76毫米舰炮、近防炮和多个反舰导弹发射器。

 

阿布扎布防展上展出的外军新型装甲车。

(2017-02-22 08:19:00)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中国便携式激光枪可击落800米外无人机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香港亚洲时报网站5月30日发表了题为《中国的激光枪能够击落800米外的无人机》的报道。

报道称,日前,中国保利科技有限公司在中亚举办的一次防务展上展示了一款可击落无人机的激光枪。在上周的哈萨克斯坦国际武器与军事装备展上,中国保利集团旗下的这家科技公司称其研发的名为“沉默猎手”的尖端激光武器既可被警方用于反恐,又可被军方当作防空武器。

在模拟拦截显示中,这款激光武器可用激光束瞄准在约300米高空飞行的无人机,并瞬间将其击落。

据中国媒体报道,这种激光武器能够拦截低空、低速的小型空中目标,比如无人机,其优点在于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和极高的精准度。

该公司的研发人员称,有效荷载不断增加的无人机已越来越容易获得,它们可被用来进行恐怖袭击,因此世界各国的警察需要“沉默猎人”这样的工具来拦截它们,或将其击落。

研发人员称,这种便携式激光枪还可被当成防空战术武器。

此外,还有一款民用版的低功率激光武器,它能够干扰无人机的通信系统,这可能会受到热衷于保护隐私的名人或政府官员的欢迎。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17年报道称,在2016年中国浙江省举行的G20峰会期间,“沉默猎手”被用来为会场进行空中清场。

据称,“沉默猎手”的高能激光束可以穿透800米外、外壳厚度为10毫米的目标。(编译/邬眉)

 

资料图片:中国国产单兵便携式激光枪。(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06-09 00:08:01)

【延伸阅读】低空无人机杀手!英媒称中国车载激光武器能烧穿金属板

参考消息网12月1日报道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1月29日发表题为《中国测试新的激光反无人机系统》的报道称,中国国防部11月28日公布的图像显示,在北京进行了疑似新型反无人机系统的测试。

卡车装载的反无人机系统——国防部称其为近距净空防御系统——似乎装载在至少两辆车上:一辆车上装有侦察和干扰设备,另一辆车上装载着激光武器。

侦察和干扰设备车上配备有雷达、电子干扰系统和一个小型光电转塔,所有这些都装在车顶上。

激光发射器、追踪系统(光电和热能)和一个激光测距器装在一个稳定的可升降且可转动的平台上,该平台装在另一辆车的顶部。

报道猜测称,除了侦察、追踪和反无人机装备外,这些车辆很可能载有发电系统,以及控制台和通信系统。

测试的图像显示,一架小型无人机携带的薄金属板由于激光照射形成了一个大洞。另外一张图片显示的似乎是另外一架小型无人机,其机身上有个乌黑的小洞,可能是反无人机系统上的激光武器照射造成的。

国防部称:“这一防御系统——是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可有效防止和控制未注册无人机的非法飞行等问题。”

据中国媒体报道,不到10秒内,反无人机系统就能发现一公里外的“敌方无人机”,并发射激光。未经证实的报道称,该系统可有效针对600米以下低空飞行的无人机。

被击毁的无人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武器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