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汽车制造

史上最强产业政策来袭!“跪”了30多年的民族工业要站起来了!

星之球科技 来源:华商韬略2017-10-31 我要评论(0 )   

趋势不可逆转,新时代已然降临。动态针分割线最近,全世界都被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刷屏了!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之下,英国(2040年)、法国(2040年)、德国(2030年)、荷...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613
 趋势不可逆转,新时代已然降临。
 
动态针分割线
 
最近,全世界都被“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刷屏了!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之下,英国(2040年)、法国(2040年)、德国(2030年)、荷兰(2025年)、挪威(2025年),纷纷宣布全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就连印度都赶来凑热闹,宣布2030年禁售,顺便刷下“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的存在感。
 
然而最生猛的,还是中国相关部门的表态: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我们正制订禁售时间表!
 
时间表一旦出台,堪称真正的重磅炸弹!它确凿无疑地表明,被石油统御百年的汽车时代正走向终结,整个行业就要彻底变天了!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630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有多猛?
 
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尚不足1万;2015年,这个数字就狂飙到34万,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16年,该数字再度井喷至51万。
 
这个数字在全世界怎么样?答案是,碾压全球,占整个地表的半壁江山。
 
为什么这么猛?因为有政策这只“看得见的巨手”。
 
其一,新能源车是国家级“风口”。
 
2008年至今,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言必提及“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早早就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最大红利。
 
其二,买新能源汽车给“优惠”。
 
2013年开始,中央与地方政府强强联手,对新能源汽车展开“十全大补”:不但买车优惠十几万,在不少城市更享受“优惠”。
 
比如不摇号、不限购、不限行,又免购置税、免高速费、免停车费,乃至送绿车牌、送充电桩……力度空前的“大礼包”,让新能源指标在京沪等地遭到疯抢。
 
其三,“丧钟”为燃油车而鸣。
 
2015年,中国相关部门出台《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标准解读》,规定:2016年-2020年间,燃油车平均油耗必须从6.9升/百公里降至5升/百公里。
 
环保“绞索”日益勒紧,不达标的燃油车企早早被送上了“绞刑架”。
 
有业内人士估计,2025年,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2万亿美元(13万亿人民币)的全球风口;2030年,新能源汽车数量可能是当下的100多倍。
 
一旦中国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昭告天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都将爆炸性增长。
 
趋势不可逆转,新时代已然降临。
 
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为什么这么急?
 
当然急!
 
一是雾霾坑了无数人,治雾霾,先治车。城里“月朦胧、鸟朦胧”,村里“十米以外、人畜不分”,多少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再不治理,也就甭治理了。
 
二是你不当家不知道石油贵。自从中国当上了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消费国这个“冤大头”,就“吸油上瘾”停不下来,2017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飙过65%。为了这口油,得哄着、忍着从中东、南亚到东南亚的一票国家。
 
三是中国合资车企“跪”太久,已经站不起来了。改革一开放,汽车业本欲“市场换技术”,结果被外企以“合资+专利”的策略瓦解。蹉跎30多年,中国人赔市场、输品牌,也没换来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核心技术。
 
最后,新能源汽车,是我们站起来的希望。中国人想在汽车业翻身,传统燃油汽车落后太久,差距太大,已经基本没戏了。但新能源汽车的战斗才开始,而且我们还有更大的本土市场,此时不快跑,恐怕又成一个百年遗憾了。
 
所以,要着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中国相关部门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宣告中国10年内必须“迈入汽车强国行列”。燃油车指不上,新能源汽车就一定要抓紧。
 
从燃油车变身电动车,表面上改变的只是汽车动力,实际上却将掀起一场智能交通革命。这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与商机,再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智能化,也是中国不能输的战场。有人预计:
 
2020年,中国5G网正式商用,超高速物联网(车体数据流)、车联网(道路数据流)、电联网(电力数据流)构建的“神经网络”将开始架设,智能交通体系显现雏形;
 
2030年,人工智能“终极算法”很可能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将接管世界。
 
这并非某几项技术的比拼,而是整个制造业和互联网技术体系合作与对抗。目前,仅中美两国在技术、人才、产业链上棋逢对手,而中国在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上显然更胜一筹。只有在新能源汽车上占据先机,中国智能汽车才可能领跑世界。
 
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必须抢跑。
 
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飞快向前,蔚然成风。但任何一个产业从初生到发展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而且痛点多多。
 
头号痛点,是充电难。
 
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卖出50多万辆,但全国公共充电桩只有15万个,典型的“僧多粥少”。有的车主没车位,物业完全不通融,私家充电桩也安装难。于是,从阳台、窗户“飞线”充电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还在上海、济南等地引发了火灾悲剧。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650

没桩没法用,有桩也不一定好用。公共充电桩里,有的是无电“僵尸桩”,有的车位被人占;加上各厂家充电协议不统一、不兼容,哪怕能插进充电枪,照样白搭。
 
更添堵的是,不同充电桩支付方式也不同,App、二维码、储值卡,千奇百怪。要是不准备好“十八般兵器”,你就敢开着新能源汽车出门,很可能寸步难行。
 
哪怕你有“十八般兵器”,大概也只是能行“寸步”。新能源汽车主,都有“里程焦虑症”。
 
汽车一箱油,大约能跑500公里,新能源汽车满电却只能跑两三百公里;另外,夏天不敢开空调,冬天电量要折损,都要看老天脸色。而电池用上两三年,就会今年跑300、明年跑250,电量衰减得厉害。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707
 
 
比如,北京距唐山大约180公里,续航2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要跑到,照理没问题。可有车友“十一”实测,愣是瘫在了半路。因为,天气冷暖、乘车人数、空调开关乃至是否听歌看片,对里程都大有影响。
 
买车时,车企宣传的“续航里程”看上去很美;使用时,一句“理论最高值”就把责任推了个干净。这种吹嘘,在有的车型中误差高达50%。业内有识之士担心,这类“技术骗”将沉重打击消费者信心。
 
此外,新能源汽车还有不易保养、容易自燃、电池寿命短、二手车难卖等痛点。可见要享受到新能源补贴,你首先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不要以为只有你亏了,国家其实更受伤。
 
2016年3月9日,南京一4S店总经理刘某,实名举报自己和某车企骗取国家新能源财政补贴后,在办公室自缢身亡。他的死,揭开新能源汽车业内“骗补”隐情的冰山一角。
 
2009-2015年,中央财政为新能源汽车累计安排了334.3亿补贴。这块巨大的“唐僧肉”,让众多车企挖空心思都想咬上一口,然后动起了坏心思。
 
财政部等四部委的清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涉嫌骗补的新能源车辆多达7.6万辆、金额高达92.7亿,占全年总销量的四分之一;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少林客车等5家骗补企业遭到严惩。
 
2017年,中国相关部门再曝7家骗补车企,其中竟不乏重庆力帆、郑州日产等明星企业。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718
 
 
车企骗补的手段并不高,通常来说就四招:
 
一是将本地车外销,骗“地补”(地方政府补助);
 
二是“国补+地补”有时会超过车辆成本,于是厂家干脆“自产自销”。车造好后不销售,骗补之后直接拆,拆完再来造“新车”,如此循环骗补;
 
三是“虚拟生产”、伪造销售。这种手法连生产都不搞了,直接伪造车辆合格证、销售合同骗补;
 
四是虚报车辆里程、电池参数、车辆长度等指标,这种骗补很隐蔽,是把一块钱补贴骗成两块钱。
 
有人因此调侃,造新能源汽车很简单,就是把卖不掉的燃油车拿来,先拆发动机和变速箱,再绑几捆电池组和电动机,最后在车辆合格证上写上“骗补”两字,就大功告成了。
 
混乱之中,也不乏北京市场这股清流。
 
时至今日,没有任何骗补车企能“混进”北京。这其中,《北京新能源汽车备案目录》立功了——只有经过最严格审核的新能源汽车,才迈得过北京市场这道门槛。
 
既然管用,那就减补贴、设门槛,建立新能源车企准入制吧!
 
2017年7月,中国相关部门发布升级版的准入规定(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最初,仅15家车企通过资质审核,不可谓不严。
 
但很快有业内人士透露,准入车企中竟有“骗资质”现象,连“样车都是别人造的”。
 
有消息显示,2015-2020年间,中央与地方政府将合计投入补贴4000亿,以拉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某些坏蛋车企来说,这是个不可抵御的强大诱惑,只要能“先上船”,手段并不重要。
 
当然,中国相关部门对“骗资质”也有预案:一旦确认,将对企业“封印”三年,绝不手软。
 
良莠之下,有人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有问题。
 
成百上千亿的补贴,却换来大量低端产能。补贴多了被骗,少了新能源车企又活不下去,政府和消费者还在争当“冤大头”。
 
另外,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更环保?发展充电桩好,还是“换电站”好?是走纯电动之路,还是多种清洁能源并举?所有问题都充满了争议。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731

 
但也有人认为,制造业后进国家,莫不以国家政策强力推进。
 
日本汽车业能崛起,日本政府或直接投资、或疯狂补贴,乃至操纵汇率、限制进口、禁止合资,丧心病狂烧钱数十年,才换来其全球腾飞。如今,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愈加疯狂,每辆车补贴高达200万日元(约12万人民币)。
 
补贴这招,药不能停。但中国也明白,还需要更高明的招法。
 
2017年9月28日,中国家相关部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办法”。与补贴这颗“胡萝卜”不同,“双积分”是不折不扣的“大棒”政策。
 
“双积分”简单理解,就是生产新能源汽车得“正积分”,生产燃油车得“负积分”,且新能源积分比例必须逐年提高。车企一旦新能源积分不够,要么削减燃油车产量,要么就只能向新能源积分富余的车企“买积分”。
 
实际上,特斯拉能异军突起,就得益于美国版“双积分”。2013年,特斯拉光卖积分,就从传统燃油车企手上豪赚了2.5亿美元。
 
而这项政策的精妙之处在于,政府不需要再为“骗补”烦恼。通过“双积分”,就实现了让燃油车企“补贴”新能源车企的目的。
 
市场自由竞争,将让技术最先进、品牌最强势的新能源车企脱颖而出。他们赢市场、赚积分,挤压燃油车的生存空间,最终会有人成长为“中国版特斯拉”;而行动迟缓的企业,注定会在这场大变革中化为尘埃。
  
“双积分”新政下,车企已成三分天下。
 
最春风得意的,自然是吉利、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这类新能源车企,大把积分在手,未来尽在掌握;上汽、长安、东风等燃油车大户,则面临着再不转型、就要“出血”的窘境;而大众、丰田、通用这些外企,一度被认为将直接“出局”。
 
但全球竞争的外资车企何等精明老道,形势明朗后开始集体出手。
 
于是,大众联手江淮、戴姆勒牵手北汽、雷诺日产拥抱东风、福特拉上了众泰……“中外一家亲”背后,外资用“合纵连横”的方式来化解积分难题。而中国车企甘愿联手,则因为技术上仍显尴尬。
 
有种观点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更容易“弯道超车”:扔掉发动机和变速箱,买来电池和电机,再附上自动驾驶、万物互联、人脸识别的新概念,新能源汽车就会像攒电脑手机那样闯出大未来。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801

 
这让“跨界造车”一度成为时尚。
 
于是,互联网电商造车,地产、钢铁、消防、家电企业做电池,千亿投资砸向了200多家车企,掀起这轮新能源汽车“大跃进”,搞出了大量低端产能。2017年初,“国补”一减,虚火骤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19.5万辆,尚不及预期的1/4。
 
有人调侃,中国的技术进步只“存在”于股市:一个月内能同时掀起好几场新能源技术革命,从石墨烯到氢燃料电池,从快速充电到无线充电,都能把全世界甩出好几条街。
 
但在股权交易市场上,新能源车企的并购重组、高位套现正暗流涌动。有人预计,国家减补和“双积分”政策下,投机盛宴走向终场,90%的新能源车企将成惨烈竞争的牺牲品。
 
而真正专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的车企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本质上还是车。电池电机,不过是动力系统而已,中国远没有形成技术优势;而动力系统还需要与车身、转向、制动、电路、空调等多个系统协调。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积累,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世界上哪里有“弯道超车”,所有成功不过是“厚积薄发”而已。
 
实际上,外资不但没闲着,而且志存高远。
 
比如美国高通,对5G手机芯片兴趣寥落,却在9月抢先发布了一款移动智能汽车芯片;东芝则在10月宣布,已实现“充电6分钟、里程320公里”的快充技术;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更号称单次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这些跨国巨头,深谙技术霸权的精髓。他们并不因中国市场虚火高涨就鲁莽跟随,而会静待关键技术突破,再展开围猎。如果中国沉浸于新能源汽车“世界第一”的产销量虚荣,却在关键技术上错失先机,很可能会陷入继续被人收割的命运。
 
当然,最优秀的中国企业,依然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跑者之一。
 
2016年,比亚迪夺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并成为仅次于松下(为特斯拉供货)的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另一家电池翘楚宁德时代,则坐稳了全球第三的宝座。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微信截图_20171101092824
 
 
虽然动力电池在充电速度、使用寿命、续航能力、安全性等方面仍有痛点,但与十几年前相比,国产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都大涨了一倍。让人欣慰的是,奇瑞、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发布的最新款电动车,都突破了400公里的超长里程,正逐步逼近特斯拉。
 
即便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显然会拥有光明的未来,革命依然才刚刚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站起来,还需保持谦卑,继续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