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金属钣金新闻

专家视点 | 智能制造有多远?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机电一体化协会2017-08-22 我要评论(0 )   

昨天和PLCopen主席严义老师进行了产学合作的交流,经过他大量的大学机电、自动化专业的调研发现现在的大学极其缺乏在运动控制领

昨天和PLCopen主席严义老师进行了产学合作的交流,经过他大量的大学机电、自动化专业的调研发现现在的大学极其缺乏在运动控制领域的教学课程设置,包括教材,当然了,可以想象,对应的师资力量是极其匮乏的。
 
这很令人震惊,因为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我们却发现这个智能制造如此空洞,没有人才培养的支撑,如何进行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 
 
 
智能与运动控制的关系
 
我们定义智能制造,就是能够响应变化的客户需求、工艺的变化,其本质在于实现个性化的生产需求,而其它的技术都是服务于制造的质量、成本与交付能力的。
 
运动控制是一个核心,伺服电机与驱动除了提高精度和速度来保障加工精度与生产效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扮演“柔性”能力,例如:裁切尺寸的变化,通过对裁切长度、色标的设定,伺服系统可以形成智能的电子凸轮曲线来进行裁切。因此,柔性与运动控制紧密相关。
 
而PLCopen Part IV是针对协同运动控制,是将定位同步控制、CNC和机器人进行集成的,这与传统分开独立的控制不同,它是响应智能集成时代的产线需求而开发的软件标准,PLCopen基于状态的运动控制设计理念使得学生、工程师可以基于通识的编程思想,能够适应于不同家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
 
但是,如此重要的课程却缺乏相应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据严老师在图书馆里查询,很少有相关的资料。
 
 
 
我们与智能制造有多远?
这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欠缺智能装备设计能力的工程师,我们的装备都是基于低水平的逻辑控制,而高端的复杂工艺装备还是需要进口的。
 
——智能分析无法执行:如果你以为AI做了生产优化和分析就可以让生产效率提升的话,那真的对生产现场的实际缺乏了解,运动控制系统作为执行机构,其自身有其特性,没有好的软件设计,曲线不够光滑,就可能对机械造成大的冲击和磨损,包括能耗也会比较高。
 
——缺乏操作机器的人员:美国的NNMI-现在叫MgfUSA,他们三大战略主线包括了劳动力的培养,而且在每个创新中心都有劳动部门的人员参与,也开设了很多课程,以及与大学,甚至K-12级的学生展开大量的互动活动,以为美国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作为其制造业发展的支撑。
 
 
 
 为什么不重视教育?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履新的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驱动利益比驱动灵魂都难”—只有利益才能驱动技术,也只有利益才能驱动我们的智能制造推动进程,教育是见效最慢的,因为培养一代劳动力那需要10年、20年、30年,“百年树人”诚所谓也,没有人会干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Internet+这些概念新鲜又美妙,扛着大旗拿项目,国家的专项资金就哗哗的批下来,动辄千万,或以亿计,造出一个词,对其进行美其名曰的包装,然后或上市讲故事,这事大家愿意干,不亦乐乎。
 
至于具体的原因,那都是和尚头上的虱子,谁都知道,也就不多说了,总归是谁也没兴趣干那些不能立马见效的事情。

 
 
大学教材产品说明书化
 
你要说现在大学都用什么教材,我只能跟你说现在的大学教材一般都是某些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当然,这不是说对此进行贬低的意思,从企业推广的角度来说,这原本无可厚非,如果作为实验指导,那倒也是理所当然,关键是有些课程已经产品说明书化了。
 
我记得在重庆那次PLCopen的大学交流会上,有些老师就跟我说因为这些品牌好找工作,我就跟他说“你不知道你正在毁了他们的人生吗?”—PLCopen是通识教育,一个学生掌握了思想就可以去更好的适应各种变化的应用,而掌握了具体的产品的“术”将使得他们沦为操作工级,如果这个是针对职业教育,那也就算了,可是对于大学本科教育,让学生学会细枝末节的术则是在毁了他们的创新力,我就跟这位老师说“你现在培养的学生就拿5000月薪,你的就业指标完成了,可是你不知道这些学生10年后还是这5000块,而另一种掌握思想的学生已经拿30000块了,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前途”。当然了,我知道我这话是白说的,反正他也不会明白,或者明白也不会去转变想法的。
 
 
 
教育是智能制造的根基
 
最近不想谈智能制造了,因为,觉得太空洞,专家太多,都讲各种概念,忽悠各种产品,牵强附会的多,真知灼见的少,自己也觉得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过于肤浅,也不大想再写什么东西。
 
之前仅就技术层面理解智能制造的数字化根基在于精益制造,今天,从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角度来说,我必须说教育才是智能制造的真正根基,所谓根基,就是能够确保系统运行不会不稳定。
 
缺乏教育支撑的智能制造就是建在沙子上的大楼。

QQ浏览器截屏未命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