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军工航天新闻

激光武器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国防建设

来源:百度百家2017-05-07 我要评论(0 )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研究激光武器迄今已有50余年了,虽然研究成果或试验表现时常令人眼前一亮,但总是难有大的突破,屡屡让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研究激光武器迄今已有50余年了,虽然研究成果或试验表现时常令人眼前一亮,但总是难有大的突破,屡屡让人们将其用于实战的愿望破灭。正如前几年,时任美国国防部负责采办与技术的副部长肯德尔所言,激光武器技术“是一种总是差五年就成功的技术”。
目前国家其实十分重视激光武器的发展,现在也毫无疑问处于前沿位置。但这种东西目前最大的缺陷依然是功率不足和可靠性不高,依我瞎猜投入使用起码需要十年,应用于军事并有实际战斗力恐怕不下半个世纪,而且天气状况干扰造成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很难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激光武器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对于国防的作用当然是巨大的。
小到1kw级致盲传感器,10kw拦截无人机,达到1mw左右可以拦截短程弹道导弹。
目前用于武器的激光器主要就是三种,化学激光器,固体激光器,自由电子激光器。
化学激光器目前能够获得的功率最大,实际上已经可以用于初段拦截弹道导弹,譬如前两年在美国在波音747上面试验过的的ABL化学激光器。
不过化学激光器需要消耗昂贵的化学物质,而且效率不高,因此现在军方更倾向于自由电子激光器。
自由电子激光器的远离前面专业人士已经提到过了了,就不再赘述。总得来说这是一种依靠电能驱动的激光器,而且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波长可调。但是目前来讲,功率略低。
按照2016财年美国国会的报告来看,对舰载自由电子激光器还是有明显规划的,从报告里面的roadmap还是可以一窥端倪。
为什么激光武器虽然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临场表现却“叫好不叫座”,迟迟难以满足实战要求呢?恐怕少不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激光武器技术方面的限制。首先,尽管化学、固体和光纤激光武器目前发展水平较高,但总体上看它们的体积重量还是较大、危险性较高、能源需求较多,影响了激光武器的机动性和安全性及与平台的有效整合,使得它配置到舰船这样的大型平台上能发挥作用,但要放到战机等较小的平台上就有些“力不从心”。其次,激光武器的输出功率难以达到最少100千瓦的武器级标准,如美国“舰载区域防御激光武器系统”输出功率在30千瓦左右,美国“陆军战术激光武器系统”输出功率仅有10千瓦,杀伤威力明显偏弱。第三,激光武器光束跟踪和控制精度不高,使它照射目标时稳定性不足,持续照射并毁伤目标花费的时间较长。难以实现“瞄准即摧毁”,基本上只能打击无人机、火箭弹等低空、近距离、低速移动的目标,而不能有效攻击有人战机和导弹等高速移动的目标,难以满足战场快速精确打击的要求。第四,激光武器降温散热及电力供应问题突出,导致结构复杂、配重增大的同时,激光发射频率也不高,持续攻击能力不强,且信号特征过于明显,严重损害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另一个是激光武器先天的缺陷。激光是通过直射目标并持续停留达到一定能量后杀伤目标的,它受雨雪、沙尘、雾霾、云层、气流、湿度、烟火、热晕等吸收、散射、扰动作用较大,传输损耗较高,况且很多材料对激光都有较强的反射。这导致激光武器缺少对目标的间接打击能力,不能攻击掩体或遮障后的目标以及从地面上攻击视距外的目标时,难以穿透重装甲、水泥墙壁、沙土掩体。同时,激光武器对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适用范围和地域有限——在丘陵、多山、植被茂密的地域或高楼林立的狭窄城市环境中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一艘军舰的如果在一个很高的桅杆上安装激光武器,就会使飞行器,在几百公里的范围内,无法作战。陆地上制高点安防激光武器,可以相当的范围内控制战场
若是激光武器得到发展大概会成为划时代的武器吧。就像冷兵器与热兵器时代的区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