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世界最大工业展上的中国面孔

星之球科技 来源:界面 王馨2018-05-16 我要评论(0 )   

到汉诺威去参展。对于全球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波兴盛了数十年的潮流。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技术博览会,开始于1947

 “到汉诺威去参展。”
 
对于全球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来说,这是一波兴盛了数十年的潮流。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技术博览会,开始于1947年的汉诺威工业展(Hannover Messe)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制造业的“风向标”,“工业4.0”概念也在这里被首次提出。
 
“汉诺威热”近年也席卷到了中国。2018年4月下旬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展,中国是除德国以外展商数量最多的国家——有超过1000家中国企业慕名而来,占了总展商数的六分之一。
 
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汉诺威工业展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制造”的两张面孔:一张是试与世界巨头比肩的国家级科技企业,身处产业链上游、强调技术创新,如华为、海尔。另一张则是初级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身处产业链下游、产品以零部件为主、利润率低。绝大多数来参展的中国企业都属于此类。这两张面孔在中国先后生根,并在汉诺威的舞台上各自发芽,反映出“中国制造”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蹒跚、角力与不平衡。
 
“优等生”的汉诺威之旅
 
在开幕式的当天,中国家电业巨头海尔公司的展台上迎来一位白发苍苍的德国老人。他叫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是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我在这里看到的不是单个生产环节,而是全流程的互联,非常高效。”在参观完整条生产线之后,孔翰宁发出了邀请:“欢迎海尔到德国助企业转型”。
 
孔翰宁的另一个身份,是德国工业4.0的主要设计师。面前这条让他“眼前一亮”的生产线,是海尔近两年主打的大规模定制平台Cosmoplat。海尔将Cosmoplat的生产示范线搬到了汉诺威:通过智能识别设备捕捉到用户的面部信息,屏幕上弹出系统智能分析后推荐的定制洗衣机产品型号,获得用户同意后,生产线开始备料、生产。十分钟后,一台带有用户照片和个性化签名的定制洗衣机便新鲜出炉。界面记者在海尔展台观察到,短短十五分钟之内,这条生产线就吸引了约一百人围观。
 
同样位于6号馆的另一家中企巨头——华为也不示弱。华为的展台围绕着“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热门工业概念做了展示,搭载了车联网技术的红色汽车也引得多人驻足。以“数字工厂”为主题的6号馆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展馆之一,除了华为、海尔等主打高科技牌的中企“优等生”,亚马逊、思科等世界科技巨头盘踞与此。
 
“来汉诺威,华为希望能够和全球工业界的巨头们进行平等对话。”刘先生这样总结华为到汉诺威参展的期待,他在华为欧洲办公室工作过多年。华为在汉诺威工业展的首秀是在2016年,今年是第三次参展。“投入每年都在增多,产品每年也都会有变化。”刘先生向界面记者表示,“一开始偏向于以产品为中心的展示,现在更多是围绕着客户的问题,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这也是近几年来汉诺威、包括工业4.0一直在提的东西。”
 
刘先生指出,来汉诺威参展,对于已经获得了不少欧洲市场份额的华为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现在提倡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中国可以跟欧洲有很多互补。欧洲的传统强项是物理设备(things),但虚拟网络这一块还要看中国和美国。”刘先生对界面记者表示。
 
物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传统制造业的变革,许多中企已经在跃跃欲试。2017年年底,总部位于纽约的电子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在对来自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多国企业的解决方案进行竞争性测评之后,决定由海尔的Cosmploat来牵头制订大规模定制工业模式的国际标准。IEEE是国际四大标准组织之一,这也是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制订的制造模式类国际标准。
 
“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从一开始就并不只是针对中国市场,也希望解决国际化的客户的需求。”海尔企业传播部的刘晶告诉界面记者,海尔来汉诺威参展的目的之一,就是与一些高端的德国合作伙伴进行对话和碰撞,并为Cosmploat在德国的落地打前锋。她透露,目前已有不少德国机构表示了兴趣。
 
“传统上对于‘中国制造’,大家都有种低端、廉价的印象。但这种印象会慢慢成为过去时,中国也有很好的技术,也可以造福人类。”刘先生说。
 
工业2.0的“中国展区”
 
在距6号馆仅数百米之外的“中国展区”里,却沉默着“中国制造”的另一张面孔。
 
老张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小企业主,在中部某省经营着一间五金公司。界面记者在“中国展区”见到他时,他正闲坐在自家不足五平米的小展位前。展台上零散地陈列着家里工厂生产的一种五金工具,老张从国内带来了产品的海报、还准备了英文翻译,希望能够吸引到欧洲的客户。
 
“今天到目前为止,只有两个人来问过我的展台。”老张没有掩饰失望的情绪,寥寥无几的到访者让他对这个号称全球最厉害的工业展感到兴味索然。“明年大概不会来了。”老张说。
 
老张是数百家位于中国展区的小企业的缩影。所谓的“中国展区”是展馆内由于大量中国展商集聚而形成的区域,多有中英双语的标识。由于数量众多,一眼看去让人甚至误以为身处国内。“中国展区”的搭建并非由政府来完成,而是通过特定的展会公司,向汉诺威展会组织方申请整块地皮,按照统一风格装修成多个小隔间、再邀请有兴趣的小企业付费加入。本届汉诺威工业展上,“中国展区”主要分布在以“工业供应”为主题的3、4、5号馆的边缘地带,有大量从事初级加工、零配件生产的中国小企业聚集。
 
在老张看来,由于预算的限制,“中国展区”的组织方式既扼杀了展台的特色,又通常只能给到很边角的位置,让大量来参展的中国小企业“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看到自己的展台时,觉得简直丑哭了,毕竟还是花了不少钱。我们一起过来的中国企业家们都说,还没有国内的展会洋气。”老张表示。直到他参观了华为的大展台,才松了一口气,“还好给我们中国企业在国际上挣回了点面子。”
 
小企业展台前门可罗雀的更重要原因,还在于产品的初级。“中国展区”以零部件、原材料为主的展示方法,在以“潮”著称、VR和机器人遍地的汉诺威工业展上,自然难以获得关注。“这里到处都在说工业4.0,但我们还在工业2.0。”老张苦笑着说到。
 
老张给界面记者算了一笔账:来参加一次汉诺威工业展,需要给展会公司交纳6万多元人民币,包括给汉诺威会展方的申请费、展台的装修费等。此外还有人力成本,每个展台至少需要两人轮替看守,从国内过来的往返交通、签证在5万块左右。一个五平米的展台,成本在11万元左右。
 
这对小企业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对海外订单的需求则是小企业主们最大的参展动力。“但效果往往不确定。”一个来自温州的合金环展商对界面记者表示,开展两天虽然也有一些欧洲访客对她的产品表示了兴趣,但要落实到最后的订单还需不少功夫。此前,她公司在欧洲已经有过不少客户,相比参展,由熟客推荐新客对增加订单的效果似乎更为明显。
 
政府补贴也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界面记者了解到,许多省、市都分配了一定的指标,鼓励本地企业到汉诺威参展。“中国展区”的展商们多是地方政府在补贴,金额高达费用的50%。在一些以地方名义集体出展的展区,如成都展区,政府将补贴90%的地皮申请费用和100%的装修费用。“没补贴的话,可能根本没多少人愿意来参展。小企业折腾不起啊。”老张说。
 
在做好展示之外,如何解决好法律问题也让小企业主们头疼。此前的汉诺威工业展和汉诺威信息技术展均曾曝出,中国展商的产品因涉嫌专利侵权被查抄的事情。界面记者了解到,展会公司在组织中国企业来参展时,有些会针对设展时的法律问题进行培训。但中国的展商们对于这些前期准备的重视普遍不高。
 
中国特色还是全球之殇?
 
华为、海尔这类“优等生”的门庭若市,“老张们”的门可罗雀——汉诺威上展现出的这两张面孔,在德国耶拿大学从事劳工研究的博士候选人许辉看来,正反应了中国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不平衡。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全球代工的模式(OEM)和丰厚的人口红利,在产业价值链的底端谋得一席之地。但这种模式利润率低,附加价值小,还容易出现“血汗工厂”。于是,当中国的经济体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开始积极寻求产业链升级,希望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上游转移。
 
“逐渐地,在产业链各个位置上都可以看到中国的身影。”许辉告诉界面记者,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各环节都很齐全,生产速度、反应速度都很快。“如果有天特朗普打算把苹果整个搬回美国,用处不大,因为很多苹果的零部件生产都在中国、韩国。这会让他很受限制。”
 
但它的劣势在于,转移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方向上、速度上、密度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
 
“中国整体的发展策略是‘两条腿走路’:国家想要走出去,地方想要赚钱。”研究中国创新经济的青年学者小唐告诉界面记者,她现在是荷兰莱顿大学的博士候选人。她表示,中国政府以前的钱都投在“看起来比较low”的进出口贸易上,但这两年都转移到了产业链上游的高科技企业,鼓励创新。而地方上的加工企业,逐渐地就拿不到钱了。对于外向型生产加工企业,很多盈利是来自于政府的税收返回,现在税收返还的预算被用去发展高科技了,很多小企业很难再挣到钱。
 
“但创新经济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发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也是一种叙事。背后的根源是,中国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处理它与全球化的关系。”小唐说。
 
许辉的研究重点分析工业4.0时代对劳资关系的影响,他多次到访汉诺威及国内的不同工业展。“中国虽然也在提4.0,但还远没有到达。4.0需要建立在完整的自动化体系上,这在德国八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它们花了很多年还没走到4.0。我们要有一点耐心。”许辉告诉界面记者,中国现在热情拥抱工业4.0的背后,其实是有一点想要“弯道超车”的意味。
 
“如果你去跟企业家聊,会发现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其实都不太谈4.0。都是政府和大企业在谈,感觉泡沫有点大。”许辉表示,工业4.0的概念很宽泛,不清楚具体在讲什么,那在应用中就很难。“汉诺威上到处在讲工业4.0,但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工业4.0的内涵?”
 
小唐则把矛头又指回了汉诺威本身:要批判地去看汉诺威工业展,它的目的之一是,构建德国重视工业发展的形象。它本身也是一个再造阶级体系的场所。你会发现,那些最炫最fancy的东西”,都还是世界巨头在开发。“大企业都在同一个游戏里,而大多数时候没小企业什么事儿。”小唐说,从这个角度来讲,这种“两张面孔”并存的现象恐怕不只是中国,而具有一定的普世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汉诺威工业展激光技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