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中德激光制造技术交流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星之球激光 来源:上海交大2016-01-22 我要评论(0 )   

  2016年1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实验室迎十周年庆暨中德激光制造技术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德国教研部部长Johanna Wanka女...

  2016年1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实验室迎十周年庆暨中德激光制造技术交流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和德国教研部部长Johanna Wanka女士出席并致辞。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陈家昌,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常务副校长林忠钦等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主持活动。
  德国驻沪总理事Peter Rothen等近二十位德国友人出席,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孙宝德、院党委书记单爱党等也出席了活动。与实验室长期合作、联手开拓的企业代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合作单位的代表,德方企业Trumpf (通快)中国有限公司、阿帕奇(北京)光纤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等,以及激光制造实验室全体师生参加活动。
  张杰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各位中德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谈到,在中国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和德国教研部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上海交大激光制造实验室在2006年正式建立。这是中德两国政府间光科技合作项目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上海交大中德科技合作的一个典范。十年来,在中国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激光制造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向中德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中德双方合作团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张杰指出,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教育界、科技界和企业界有着长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30多年来双方的合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上海交大已与德国2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德国两位教研部部长都率队访问上海交大,是对上海交大中德科研合作工作的肯定,对中德“2+2”模式的肯定,也是对中德科研合作的有力促进。张杰表示,相信在中德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激光制造实验室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世界领先的激光制造技术,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为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为中德两国的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Johanna Wanka女士在致辞中谈到,德国与上海交大激光制造实验室的合作项目,是中国和德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一个旗舰项目。在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实验室设定了重要的发展目标,包括用尖端设备培训年轻人,给企业测试用于加工的新技术的机会,开展联合研究的项目。来自德国和中国的研究人员不负众望,甚至超出期许,联手企业,创造了一个成功的范本,她感谢所有项目的参与者。在过去十年,激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突飞猛进,很多生产基地都能看到这项技术的应用,她表示,只要中德双方共同齐心协力,共同研发新的科技,必将在未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相信今后德国与上海交大的合作将进一步紧密。
  万钢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上海交大及激光实验室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迎来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结合自己的留德经历,讲述了中国学者在德国求学的感受。他谈到中德双方高校从项目合作发展到机构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可以直接把研发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不仅在学科领域研究开发以及探索应用,同时也在探索着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中方的产学研合作与德方的产学研合作结合,让合作领域更宽,更久远,让双方的创造性集中在一起,创造更大的成果。中国与德国的科技合作将进一步深化,特别是产学研方面的合作,要进一步提高双方合作的能力。激光实验室的“2+2”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机构性合作、持续性和创造性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的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也将成为未来五大理念之首。德国制造创造了德国的品牌,设定了工业4.0的目标;中国制造也在奋起直追,正在走向世界,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万钢表示,中德双方科技部门的合作走过了几十年,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双方也将共同来支持高校和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为中德友谊的深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杰和Johanna Wanka女士分别代表上海交大和德国联邦教研部相互交换了纪念品。德国企业代表向万钢和上海交大赠送了介绍激光制造技术的纪念册。

  德方代表Harald Kohn教授和中方代表黄坚教授回顾了实验室的十年发展历程,双方均对实验室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当天上午,激光加工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材料学院激光制造楼304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德双方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激光实验室创始人沈卫平教授和吴毅雄教授参加会议。会议由李铸国教授主持。焊接与激光制造研究所所长华学明教授致欢迎词。材料学院副院长刘河洲教授简要介绍了上海交大材料学院。激光实验室副主任黄坚介绍了实验室激光加工技术的进展。德国IWS研究所资深研究员Berndt Brenner介绍了IWS研究所的激光加工技术进展。IPG(阿帕奇)中国经理Li Yanmin博士介绍了IPG光纤激光和加工应用。Trumpf(通快)中国总经理Andreas Weller先生介绍了该公司的激光技术应用情况。

  与会嘉宾和代表参观了激光制造实验室,观看了三明治板CO2激光焊接和大厚度构件光纤激光焊接的演示试验。
  在实验室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德两国政府、两国科技部的高度重视。2004年,中德政府间光科技合作项目CHINLAS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签署。2006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实验室成立,CHINLAS项目在华正式启动。2007年11月,CHINLAS项目结题,其研究成果为大功率激光在中国船舶制造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009年,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暨上海市激光制造与材料改性重点实验室揭牌。由此,激光制造实验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十年发展历程中,实验室不断得到上海交通大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逐步成为我国培养焊接与激光制造领域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型企业委托项目等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7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十年磨一剑,上海交通大学激光制造实验室始终秉持创始人吴毅雄教授所提出的“实践”、 “实论”、“实人”理念,在焊接与激光制造领域锐意前行,不仅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成绩,而且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国际焊接领域的重要学术机构。

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光制造激光技术上海交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