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深度解读

自适应系统让星星不再眨眼睛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激光2017-12-11 我要评论(0 )   

光束波前像差会使光波前发生畸变,降低成像的分辨率,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雾里看花,夜空星星眨眼睛,就是成像光波前因湍流发生

 光束波前像差会使光波前发生畸变,降低成像的分辨率,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雾里看花”,夜空星星“眨眼睛”,就是成像光波前因湍流发生畸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光学领域的研究者。
 
自适应光学是以校正波前畸变为目的,通过能动变形镜对入射波前进行实时校正,使成像系统获得高分辨成像,激光器系统输出高质量光束。其中,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无需波前测量,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在波前相位不连续及一些特殊应用场合如激光核聚变装置、共焦显微镜、光纤耦合、激光相控、光学追踪、扩展目标成像、光学相干层析等获得了广泛应用。
 
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能否取得良好的校正效果主要取决于系统控制算法。
 
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算法按优化求解的过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盲优化算法,其性能随搜索空间的增大而迅速退化,且已经得到应用;另一类为基于模型的优化算法,具有快速收敛特性,而对其应用的有关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或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而迫切需要对该算法实现面临的技术问题和适用场景开展研究,如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远场区域提取的原则与方法等诸多实际因素。
 
因此,研究基于模型的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控制算法应用于物理实验的诸多退化因素是算法应用的关键。
 
为此,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杨平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动态区域算法,能有效减小光电探测器因采样位宽限制导致的量化噪声的影响,优化了该类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的适应性,改善了系统的收敛速度,提高了波前复原与校正的能力。具体研究成果发表在《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第 十 一期 。
 
基于动态区域提取的模式复原方法的主要原理:根据斯特列尔比SR在迭代中的变化迭代情况,动态改变区域提取半径R和像素的权值W,减少边缘区域小灰度像素数目,等效增大光斑中心区域像素的权值,达到减小量化噪声的影响。远场提取区域与相应的像素权重分布,以及系统实现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动态区域提取自适应光学校正原理
 
本研究采用100组由33阶泽尼克多项式组成的随机入射波前验证算法性能。入射波前系数符合komolgnov统计规律,动态区域提取算法与已有算法校正结果如图2所示。
 
 
图2:算法迭代过程中的SR
 
采样位数12位且在固定区域提取时,波前复原与校正经多次迭代后不收敛,算法陷入局部优化。同样的采样位数下,采用图1所示的动态区域提取半径和W,经29次迭代后接近无量化误差的情形;算法经31次迭代后收敛,波前复原残差RMS为0.058λ,SR达0.9 以上。
 
研究人员表示后续将围绕基于模型的无波前传感自适应光学系统控制算法、物理实验、天基空间成像应用等展开相关理论与实验研究,尤其对提出的动态区域提取算法应用于点目标的衍射成像波前畸变校正开展深入的实验研究。
 
论文链接:
文良华 , 杨  平 , 王  帅 , 陈善球 , 刘文劲 , 许  冰 .  基于动态区域提取的模式复原算法 [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2017, 54(11): 110101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