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今日要闻

日本制造业为何造假频发?

星之球科技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7-12-05 我要评论(0 )   

  近日,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承认数据造假,东丽涉事子公司主要负责汽车轮胎材料相关业务,造假数据涉及增强汽车轮胎强度

   近日,日本化工巨头东丽株式会社承认数据造假,东丽涉事子公司主要负责汽车轮胎材料相关业务,造假数据涉及增强汽车轮胎强度的辅助材料,从2008年4月到2016年7月间,数据造假共计149例,波及13家企业客户。
 
  东丽造假并非孤例。此前不久,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日本第三大钢铁生产企业神户制钢所,日产、斯巴鲁,高田公司先后爆出数据造假等系列丑闻,让以“工匠精神”著称的日本制造信誉一落千丈。
 
  分析涉事企业不难发现,造假事件有共同特征:涉事企业多为日本高端材料制造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这一方面使问题产品的危害更易扩散到各行各业,另一方面也使产品问题更加隐秘,难以发现;产品质量数据篡改时间跨度长,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影响深远;企业有知情不报之嫌,以“没有违反相关法规”为由故意隐瞒。
 
  究其原因,首先是日企面临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有报道指出,2008年后,国际金融危机、日元升值和地震等因素导致成本暴涨,制造业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特别是钢铁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不得不削减成本,对质量安全放松了警惕。
 
  用工短缺,尤其是熟练产业工人严重不足,也是造成日本制造业质量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今年10月,日本经季节调整后的失业率为2.8%,日本正面临40多年来最严重的用工短缺。正式员工和熟练产业工人不足,艰苦和需要技能的工作只能靠工厂派遣工、临时工完成,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造假事件暴露了日本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产业结构调整停滞不前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全球范围内兴起的科技浪潮,不少日企对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持消极态度,尤其是对软件和IT人才的培养不足。一些日本企业没有把重点放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上,而是为规避贸易摩擦而投资欧美,或者为寻求廉价劳动力资源而投资新兴市场,导致自身产业结构升级缓慢,难以应对来自欧美国家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冲击。
 
  日本制造业曾创下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一种自上而下、层级分明的管理体制,以及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时至今日,这种管理体制日益僵化,决策效率低下,容易错失发展良机。企业管理者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最大目标不是创造新产品、引领新技术,而是减少公司亏损、避免公司股价受损。
 
  日本制造实力有目共睹,但造假带来的信任危机,无论是对企业的品控管理机制,还是对消费者的信赖,都产生了深刻的伤害。“日本制造”跌落神坛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企业应在技术创新、成本风控、管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提升,以造假手段维持的虚假繁荣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制造业高端材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