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深度解读

“中国造”光量子计算机问世

来源:科技日报2017-05-04 我要评论(0 )   

科技日报上海5月3日电 (记者李大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3日在上海亮相,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

 科技日报上海5月3日电 (记者李大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3日在上海亮相,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中国科学家再次站在了创新的前沿。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研究组,在去年首次实现10光子纠缠操纵的基础上,构建了这台基于单光子的量子计算机。

  

“从原理上说,量子计算机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和模拟能力,其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可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一台操纵50个微观粒子的量子计算机,对特定问题的处理能力可超过超级计算机。”潘建伟说,如果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分解一个300位的大数,需15万年,而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则只需1秒。可以说,量子计算机更擅长解决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药物设计、金融分析、石油勘探等大规模计算的难题。由于量子计算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欧美国家都在积极整合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一些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多粒子纠缠的操纵作为量子计算的技术制高点,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在光子体系,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分别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5光子、6光子、8光子纠缠,去年底又把纪录刷新至10光子纠缠。在此基础上,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了针对多光子“玻色取样”(一种用来采集玻色子散射样本的量子算法)任务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实验测试表明,此原型机的“玻色取样”速度不仅比之前国际同行类似的所有实验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运行速度快10—100倍。

  

5月2日,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这是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基于单光子的量子模拟机,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潘建伟团队研制的量子计算机中,超导体系也有重大突破。2015年,谷歌、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但这个纪录在今年被中国科学家团队打破。朱晓波、王浩华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通过高精度脉冲控制和全局纠缠操作,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

  

据了解,潘建伟团队正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

 

科技日报2017年5月4日一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暂无关键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